无敌小昏君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赵启的想法

字体:16+-

“王基,刘家夫妇可已入京?还有张子钧的妻儿可已安置妥当?”

在胡廣出长乐宫没多久,赵启没有和袁太后多说,很快回到了石渠阁。

王基脸上带着几许疑惑,自安阳公主劝袁太后失败后,陛下便命他派影密卫护刘氏夫妇入京,这本就是赵启的无奈之举。

毕竟现如今的赵启终究没有皇帝的权利,若袁太后为了朝局而放弃刘氏女这个冤案,那么他即便带刘氏夫妇至京都府衙鸣鼓喊冤也不一定有效。

至于张子钧妻儿并非王基运气好找到,而是早前张子钧就已将他妻儿的行踪及可能去的地方告知了赵启,所以王基找到她们也就不难。

“皇上,刚刚接到信报,刘氏夫妇已经进入京都,现在应该已经住下了,张义士妻儿卑职已亲自安置妥当,”

王基拱手抱拳,“他们夫妇得知皇上已得知此事,对皇上已是铭感五内。”

李春卑躬屈膝站在赵启侧后方,疑惑问道:“陛下,您去长乐宫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带刘氏夫妇去京都府衙了?”

“不,”

赵启抬掌拦下,目光注视着环绕着石渠阁的清水,“原计划取消,母后没有将张子钧的案子交给京都府,而是移交至了廷尉府。”

“廷尉府?!”许渭一只手缠着绑带,听到袁太后这个答案颇感震惊。

且不说廷尉府乃是朝廷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就是担任廷尉的张扬可是出了名的执法严苛,从不徇私。

李春不解道:“可是陛下,这跟我们送刘氏夫妇去京都府衙有什么关系?我们也不能直接送去廷尉府击鼓啊。”

赵启淡淡的看了李春一眼,跟着赵启他却也见了诸般事,甚至曾对于他来说高高在上,永远也不可能见到的圣后娘娘也在三日前见到了,

大概是这些经历亦将他的能力提升至了72。

方源舞动香妃扇,神情高深莫测,“笨蛋,这还不明显,圣后娘娘既然将此案交给了廷尉张扬,就说明之前我们的推测是错的,圣后并不打算将此事糊弄过去。”

赵启转身笑望向他,“看来你也没有朕想象中那么不学无术。”

“皇上,麻烦您以后夸人夸得尽量明显一点,”方源满脸堆满笑容,面对小皇帝主动弯下腰。

“这又怎么说?”李春睁大眼睛望向方源。

方源便站直了身板,一副智珠在握之色,“你也不想想,凡落到张大人手中的案子,可有过模糊二字,圣后此前没有答应召刘家夫妇入京,是为了等待胡廣韦一行等人态度,”

“而今胡大人已查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以小臣之见,胡大人今晨面见圣后,向圣后所表达出的态度乃大义也,”

“既是大义,圣后娘娘自然也无需担忧,张廷尉审查此案,以子钧兄之性情,又岂会不提及刘氏女之事,只要他提及,张廷尉必然要上请圣后娘娘重审刘氏女之案。”

赵启还没有和他们讲长乐宫中胡廣的抉择,面对方源投射过来的询问目光,不由畅快大笑道:“好小子,看不出来你还有几分能力,给你说中了,胡大人的确希望母后能从重处罚。”

许渭在旁频频点头,眉宇间仿有正气流淌而出,感慨道:“胡大人大义灭亲,秉公而灭私,真是令人钦佩不已,陛下应该重用胡大人。”

方源翻了个白眼,语调随意,“你别忘了他是韦相的学生。”

“韦相的学生又如何?”

许渭拱手朝小皇帝一拜,正气凛然道:“韦相乃儒学大宗,非旁门左道,更未离经叛道,方兄说此言大大的不妥。”

“去~懒得跟你解释,”

方源一脸不屑,望向赵启弯腰说道:“陛下准备将胡大人调往何处?”

李春听的一脸懵逼,前一刻还说不要忘记胡廣之出身,这时又问陛下欲将胡廣调往何处?

赵启极有深意的目光在方源身上扫动,自成为郎中后方源的能力值竟拔升至了82,好像封官还有加持作用,但许渭的能力并未提升还是78。

不得不承认,方源极会揣摩他的心思。

“朕想让胡大人为西原刺史,但母后恐不会同意,”赵启也没向方源隐瞒。

大昭疆域由五大地域组成,分别为京畿、北疆、西原、山南和荆东,赵启所说西原刺史便是整个西原九郡的最高监察官。

虽然级别远远不如诸地郡守,自身也不过六百石,而现在的胡廣乃千石大员,丞相佐助,

不过刺史之职实权极大,便是两千石地方官员也能弹劾,还拥有武装力量,颇为特殊。

赵启之所以想让胡廣去做西原刺史,一是将他从韦一行身边调开,二也想看看其能力,用西羌之乱作为对他的考验,三便是要确认能否为己所用。

方源和许渭闻言都沉思了起来,他们如今不仅仅是侍读,还是郎中。

皇帝陛下现在有问题,他们理当思索对策建议。

“陛下,小臣有一法,”方源意味深长的说道,在颌下扇动的香妃扇将他一张脸衬托的更加白净。

“哦?”赵启走上前去,轻声相问,“你有什么办法?”

许渭脸色不断变换,一双眉紧皱起,在他看来方源的法子恐怕又是什么无良之法。

“不错,或可一试,”赵启听完方源的方法之后大为赞赏,“若成了便算你一功。”

“嘿嘿,为陛下效劳乃臣之本分,不敢居功,”方源点头哈腰的说道:“不过陛下,子钧兄应该已经开审了吧,我们难道不去听听?”

赵启闻言亦走向窗台边,却是望向了南宫深处某处,片刻后才转移至皇城之外,落向廷尉府。

惊堂木重重的拍公案之上,发生一声几欲震破耳膜之声,“张子钧,本官问你,杨盛可是你亲手所杀?”

廷尉张扬一对招风耳仿佛吸引来一阵窗外清风,地上掀起些许灰粒,神情漠然宛若钢铁。

张子钧身着囚服,正色道:“是草民亲手所杀。”

“你因何而杀?”张扬的声音仿佛一根铁棍打在张子钧身上。

张子钧脸上未有丝毫变化,仿若没有生命的木雕,“杨盛与胡兴杨冬欲辱我妻子,草民自然奋起反击。”

张扬侧目看向坐下方的渝中令,沉吟道:“何令尹说你与杨盛三人有过节,可有此事?”

渝中令闻言如坐针毡,这种时候不是应该传证人吗?他怎么觉得这位廷尉大人是有意往刘氏女的案子上扯。

“是,”

这张子钧带着一腔怒意,“草民事前本为渝中县衙捕头,因胡兴杨盛陈冬三人**刘五六之女,草民曾奉命抓捕三人,

何令尹畏惧胡杨陈三家权势,又收受贿赂,故而放过了三个败类,草民一怒之下骂了三人,三人怀恨在心,闯入草民家中。”

渝中令再坐不住,骤然起身喝道:“张子钧,你休要信口雌黄,胆敢污蔑本官,分明是你...”

“何大人,你身为渝中令,公堂之上是什么规矩还要本官提醒吗?”张扬目光宛若死亡凝视。

旋即惊堂木轰然落下,若惊雷轰顶,“来人,带胡兴、陈冬及杨家人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