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崇和五年十一月初七,阴云密布于京都,数封军报疾驰入皇宫。
统领军机处的大将军方正南和兵部尚书黄庭柱脸色阴寒,仿佛天塌了般,快步进入长乐宫中。
"大将军无需多礼,直言吧,哀家还挺得住,"圣后娘娘手指自太阳穴缓缓挪开,原本疲惫的脸随着她强行提气,变得精神许多。
"是,"方正南将军报递给寇腾,说道:"娘娘,前线传来的军报,已经彻底证实,犯上作乱者乃鲁王南安王和剑川王。"
昨日镜州丘川,巴州南溪,建州奉台沦陷的消息已经步入京都,随后叛军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沿途有诸多县城望风而降。
其实也在昨日,锦衣卫牛牟等人便刺探来军情,将鲁王南安王剑川王这三个王爷的资料送到圣后的面前。
只是当时证据并不足够充分,圣后娘娘不好就此下决断。
"看来真如卫八子所说,"圣后娘娘凤目中射出两道寒光,"鲁王赵宴,王太后谢姿燕,自从当初这两人离开京都时,哀家便知他们贼心不死,"
"大将军,皇帝既然安排你统领军机处,署理全国军机大事,上半年领兵收复江陵,如今国起乱贼,大将军有何对策?"
方正南面色肃然,眉宇间只属于战场上的杀伐之气此刻显露无疑,"回娘娘,三王叛军早有预谋,一路上势如破竹,"
"就在刚才臣接到的军报,南安王的军队已经过了巴江,进入南川境内,南川本我朝内地,无重兵可以御敌,"
"且三王所谋乃是京都,臣推测,南安王必会走直通伏水关,而通往伏水关一带,地形平坦开阔,我朝若出兵迎战,绝非上策。"
他之所以这般说,是担心圣后娘娘命令他直接出伏水关和南安王决战,这是万万不行的。
别看京都有北军镇守,可是上半年才经历江陵之战,北军战损的兵力这么短的时间没有办法得到补充。
还要防备北方剑川王的兵马,以及随时有可能出兵的燕国。
可以说,此刻京都的局势就像此罩在城楼上的乌云。
圣后娘娘自然听出了方正南话里的意思,说道:"哀家明白你的意思,三王来势汹汹,燕国情况不明,此刻只能是据险而守,"
"只是大将军也知道,伏水关乃京都门户所在,当真要选在次此处吗?"
"娘娘,北军上半年在江州鏖战逆越,我朝虽是大胜,损失却也不可忽视,"方正南正色道:"南安王在邛州经营多年,事先就有所图谋,"
"此次他们敢大举进攻京都,必有一定的底气,微臣估计,来犯伏水关之敌不会低于万人,东边鲁王,本就是我朝境内最大的诸侯王,"
"鲁国封地又颇为广袤,其兵马必不下三万人,北方剑川王虽势力较弱,可我朝北疆兵马必须防范燕国,无法调动,"
"这般下来,京都兵马已是捉襟见肘,微臣的意思是,由臣领两万兵马出天阙关,先进驻新肇,若燕国当真从新成港来犯,微臣可合上都之兵,"
"还有就是,鲁王已破丘川进入永州南部,足见他的计划是尽快抵达京都,其目标极可能是天阙关,而剑川王的目标便是盘石关。"
黄庭柱此时也走出,躬身说道:"圣后娘娘,三王的目的已经明朗,他们便是要以三路兵马从盘石、伏水、天阙三个方向合围京都,"
"其一是造成京都百姓恐慌,其二是给朝中大臣带来压力,臣和大将军商议,大将军东出天阙关,微臣则南进伏水关。"
"那盘石关呢?"圣后娘娘也基本上明白了两位军中宿将的计划。
方正南和黄庭柱对视一眼。
前者正色说道:"就目前来看,剑川王兵马不过万人,微臣以为,绝不能让三王完成对京都的合围,剑川王便是我朝的突破口。"
"不错,三关被围,京都将人心惶惶,"
圣后娘娘凝眉思索,说道:"既然如此,两位将军打算以何人为将,才是剑川王的对手呢?"
剑川王封地自然就在建州剑川,他是安帝的血脉,准确的说如今大昭皇帝已经有些疏远,只不过剑川王和鲁王关系极好,
鲁王也是亲切的称他皇叔,近些年来剑川王表面上都极为安分,建昌十五年两国联军来犯,北疆十余万兵马每日耗粮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剑川王还学习吴王给北疆兵马提供粮草,这更得到朝中不少大臣的称赞。
"回娘娘,剑川王无统兵作战的履历,"方正南沉吟道:"但也不可能因此轻看于他,微臣以为,卫尉可担此中的任。"
卫尉负责京都安全,黄庭柱在做太尉之前,便是卫尉。
后来随着柴端韦一行先后倒台,刘然进位丞相,他便也因此升官,本是虎贲中郎将的袁正奇在吴王之乱中立下功勋,调为卫尉。
他也算是如今袁家在军中,除了镇西将军袁高路外威望最高的人。
听见方正南居然举荐袁正奇,便是她也微微感到几分讶然。
这样的机会,方正南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心腹推上去,她甚至在自己的脑海中都已经想好,方正南应该会举荐左丘戍颜。
要知道,左丘戍颜在收复江陵的战场上,表现也是颇为不俗的。
"袁正奇巡逻护卫尚可,要他去迎战剑川王的大军,怕是有些力有不殆吧,"圣后娘娘很直接的表达 袁正奇能力不足。
方正南如何不明白圣后娘娘是故意这般问话,说道:"臣以为不然,卫尉早年间便跟随镇西将军抵御燕军,在宫中任虎贲中郎将也有多年,颇有治军之道。"
"既然大将军都如此相信他的能力,便让他率军北上,最好能将叛军阻击在大通关以北。"
大通关是因大通山而得名,乃是北川门户。
"微臣也正是如此计划。"
圣后娘娘又继续和方正南黄庭柱商谈了部署上的细节,许久之后方正南黄庭柱才得以离开。
"咦!倒是奇怪了,"
方正南两人走后,圣后娘娘一口粥还没喝下,看向窗外,讶异道:"平阳和赵征做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