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治大唐

第12章 偏师北进

字体:16+-

舔舐干净地板上最后的一点食物的残渣,罗仁礼站起身来。

这才觉得自己又回归了人的身份。

幸运一如既往的眷顾着他,使他那可怕的进食模样,没有落入任何敌人的眼里。

地上的尸体早已凉透。

化身为人的他,才再次感受到了恐惧。

他迅速的拖起瘦小汉子的尸体,沿着通道,把他拖进身后的废料仓房里。

脱掉自己身上的湿衣服,再脱掉汉子身上的干衣服,换到自己身上。

紧接着,他把汉子赤条条的尸体拖向栈道,扔进了漂满树皮的废料池里。

不出意外,明天一早,就会有大量的废料,再次被倾进废料池,把他的尸体淹没。

让他永远沉睡在木皮堆底,直到化为一摊淤泥。

穿上了船坞工人的衣服,他的胆子再次壮了几分。

肚子里的食物也给了他不少依仗。

大踏步的穿过废料仓房,再穿过长长的通道,他终于看见了工人们日常活动的地方。

这里是一个巨大的饭堂。

其中排列整齐的桌子,每一条都有十丈长短。

无数板凳排列在左右,显示着这里拥有庞大的工人数量这个事实。

如此众多的人无疑给了他浑水摸鱼的可能。

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至少现在如此。

放眼望去,他很快就能准确的判断出,眼前的这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高句丽人。

他们的长相和汉人有细微的差别,小眼睛,高颧骨,很好分辨,这让他再次生出了庆幸之感。

这里的夜生活十分单调,没有女人,男人剩余的兴趣,就只剩下赌博。

一摸自己身上的这套衣服,他在瘦小汉子的衣袖里,幸运的摸到了十几枚通宝。

那些通宝都是大唐的开元通宝,也正好昭示了这里是唐国的地盘。

每一个在军营里混迹的兵油子,没有不擅长赌艺的。

不管民在唐军中,还是高句丽军中。

罗仁礼很快得以凭借这门老手艺,混入同族人的赌局里。

而赌徒们最容易打开话匣子。

罗仁礼得以混迹在庞大的人群里,了解到许多对他来说,十分重要的信息。

比方说,船坞是什么时候兴建的?

哪种工种的工人最辛苦?

他们又是以一种怎样的组织关系,相互统属的。

从这些话里,他很快就找到了漏洞。

接收新人的部门每天都很忙碌,他们不断收到新的高句丽俘虏,把他们分派到各个又脏又累的部门。

而每天几乎都有人逃亡,或者无故失踪。

在这里,死亡和失踪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没有人会在意第二天水面上又浮起了几具尸体。

大不了捞起来埋掉就是了。

在这里生存最大的障碍,不是辛苦的工作,而是认清自己俘虏的身份,不要轻易去招惹唐人。

那些真正的技术工种,都是由唐人负责的。

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与战俘截然不同的待遇。

每个人都有单人房间,饮食也和战俘们大相径庭。

有些大师傅更是有专属的佣人,侍候他们饮食。

得罪任何一个工匠,都会遭到监工们无情的鞭笞。

如果威胁到了工匠们的安全,甚至会被关进水牢或者直接处死。

当晚,罗仁礼就结识了一位高句丽小队长。

他以废料仓房的工作太辛苦为由,恳求砍削树皮的这位工头,能够好心收留他。

轻松的就为自己找到了足以安身立命的新身份。

从此后,他卧底在唐国太傅的船坞里,一天天接近真相。

当第一艘巨舰竣工的日子,看着那艘深海巨物令人震憾的外部轮廓时,他的心里居然不由自主的生出了一股强大的自豪感。

似乎这艘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杰出的船舶,是他一手设计建造的一般。

这艘巨舰的庞大和先进,都远远的传出了这个时代的工匠们的想象,值得每一个为他劳作过的人感到自豪。

船身两面,十二挺舰炮,更是罕见的令罗仁礼生出了敬畏之情。

那些铁火炮强大的威力,已经深深的刻入了他的脑海。

再次在这艘强大的战舰上看见它们的身影,他简直激动的无法言语。

怔怔的看着那些黑洞洞的炮口,一阵阵发呆。

世界上还有谁值得被这样的巨舰征服?

高昌,吐谷浑,吐蕃,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国……

没有人知道,罗仁礼当然也不可能知道。

夏虫不可与语冰也!

以他的见识和经历,也只听说过这些远方的国度。

有许多国度,他更是连那里靠不靠海都一无所知。

就在他潜伏于船坞中,平静而劳累的度过一个个令人称奇的日子时。

远在丸都城的大唐太傅孟凡,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新君李恪再次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李恪为了实践他莫须有的杰出军事领导才能,决定抛开太傅孟凡的桎梏,由他自己来全权指挥这场战役。

把征服高句丽的功劳,完全收入自己囊中。

因此,他在慎重的思考之后,决定把太傅派往北方,去征服遥远的乞骨城和丸都城。

而他自己则派遣卑沙城的薛万彻部,直取石城和泊灼城。

企图通过大唐水师,直接拿下这两处天险之上的要塞。

石城和泊灼城一旦陷落,则征服高句丽再无悬念。

李恪信心百倍,相信即使没有太傅的神机营和红夷大炮相助,他也同样可以拿下这两处鸭绿天险上的要塞。

只不过会死更多人而已。

更何况,他已经拿走了太傅一多半的铁火炮,把他们送到了薛万彻的军中。

这时候,那些铁火炮早就已经架设在了薛万彻的战船上。

李恪这一罕见的决定,彻底打破了孟凡的部署。

早在先帝罢免了孟凡的官职,把他禁足在长安城的时候。

孟凡就已经开始安排自己退路了。

他派遣了大量一刀流的门众,潜入高句丽境内。

以一位高句丽大行城富商的身份,买下了鸭绿水中游的这个偏僻的船坞。

彼时,船坞的规模还很小,仅能制造一些普通的渔船。

孟凡指派孟顺通过汇通钱庄,向这里追加了大量的投资。

从而把它扩建成了现在的规模。

使得这里可以直接生产令人称奇的深海巨舰。

既然中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孟凡早已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当然,在走之前,他要为新君扫除最后的障碍。

这道障碍就是当朝国丈长孙无忌。

孟凡的心里非常清楚,新君将他调离三军主帅的位置,背后肯定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影子。

眼见高句丽即将覆灭,就让新君一展拳脚,完成自己的个人首秀,倒也并非不行。

只是李恪的种种行为,隐约让孟凡感知到了重重危机。

第一艘深海巨舰即将下水测试。

若不能趁着丰水期,经由鸭绿水入海,那就得再等一年。

一年之后,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谁也不清楚。

李恪到底知不知道一刀流在金水湾的这处船坞存在,孟凡心里很是怀疑。

若李恪迟迟不能拿下石城和泊灼城,一刀流船坞的暴露只是迟早的问题。

那时,他又该如何向这位年轻的皇帝,解释自己的行为呢?

夜长梦多,这一危机使得他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选中高句丽腹地,鸭绿水畔的这片水湾,是他几经考查后做出的决定。

这里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

在他的设想中,他本可以一举东向征服石城和泊灼城,使得金水湾这里真正成为一刀流的大后方。

处于泊灼城和石城的掩护和保卫下。

然而李恪的突然到访和夺权,把这一切计划全都给打乱了。

以他目前的势力,他本可以置新君于不顾,明目张胆的去做这些事。

手握三军大印,又富可敌国,拥有大量当今世上最先进的火器。

他还有什么可忌惮的呢?

即使李恪知道了这一切,他手中的权柄也足以令李恪乖乖闭嘴。

可先帝托孤之义,识人之明,使得他本能的摒弃了这种想法。

他答应过先帝,决不在大唐的地盘上自立。

为报先帝大恩,他不能对新君无礼。

更何况,这新君还是他一手扶持上台的,仿佛是经由他手雕琢的一件艺术品。

只要李恪懂得进退,不与他为难,他尽可以随他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