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治大唐

第13章 南北要津

字体:16+-

现在,李恪的手伸向了他孟家的领域。

这是他顺利脱离中土,踏上新世界征程的跳板,根本不容妥协。

如果事情真如孟凡预料中的一样,李恪最终还是知道了金水湾的存在。

那么,他也只好与这位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新君摊牌。

他过去讲给李世民的那些肺腑之言,也将要再次讲给李恪听。

他不知道,李恪是否跟他的生身父亲一样英明。

能够相信他的言语,从而放他和孟家离开。

如果不能,孟家与朝廷之间,难道还真要兴起一阵腥风血雨吗?

那是孟凡不想看到的,希望李恪也如是。

一月之后,薛万彻的舰队终于出现在了石城外面的海湾里。

唐军的水师接天连日,足足有上百艘之多。

虽然那些战舰,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足可以称得上是艨艟巨舰,但对于见识过大场面的孟凡来说,那些只能称之为舰艇。

数百艨艟巨舰中最大的十艘,已经被唐军装备了最新研发的红夷大炮。

黑沉沉的炮口,已经指向了石城南面,最厚实的城墙。

石城,顾名思义,整个都是建造在大海湾里一块巨大的礁石上的城市。

城市里所有的建筑,也无一例外,全都是以海边的礁石为材料,堆砌而成。

整座城池都发散出一股海腥味,灰沉沉的礁石布满了细小的孔洞,却坚固的足以媲美花岗岩。

城池居高临下,距离海平面足有五米以上的落差。

巨石下的断崖边,耸立着一座同样材质的灯塔。

其下就是石城最大的港口,灌江口。

港口中,同样也停靠着高句丽最强大的一支水师,这支水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兴义军。

传说他们原本是混迹于渤海和黄海一带的海盗。

被莫离支渊盖苏文招揽,许以重利,投降了高句丽。

他们的战船五花八门,即有高句丽官方为他们打造的,参照唐军水师样式的艨艟巨舰。

也有他们自己由渔船改造的各种造型怪异的海盗船,更有新罗国的窝底大肚运输船,甚至是沿海渔民们打渔的普通渔船。

尽管如此,他们的数量仍然不足唐军的三分之一。

水军士卒的气势,也丝毫不能与唐军相较。

这场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战斗,几乎毫无悬念可言。

唐军必胜,兴义军决对没有胜算。

即使是高句丽石城守将李继忠也同样是这么认为。

大唐军威整肃,数量庞大,又有坚实的后盾作为基础。

开战以来,几乎每战必胜。

如今又加上了威力哪些强劲的红夷大炮。

高句丽军胜利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好在这场战役并非唐国太傅孟凡亲自指挥,听说是唐国新君李恪临时换帅,决定由唐军水师统领薛万彻领兵前来。

这简直是不幸中的万幸。

如果此战是由唐国太傅亲自指挥,李继忠绝对没有胆量与之对敌。

他是安市城守将梁永忠的门生,深知师傅梁永忠的统兵才能。

就连老师这样的大才,最终都毫无悬念的死在了安市城下。

作为其后生,李继忠又能有几成把握,为师父报仇呢?

薛万彻的炮舰已经抵近了石城巨岩下的港口处。

兴义军却龟缩在港口内,向他提出了极其过份的条件。

兴义军首领邓冼,虽然名义上归附了高句丽朝廷。

可实际上却没有得到高句丽朝廷多少好处。

渊盖苏文只是把本就弱小不堪,因贪污腐败而缺乏军费的高句丽水师交给他收编,共同组建了兴义军。

此外就给了他一个高句丽水师统领的虚名。

至于军饷和粮草,则一文钱都没拿出来。

渊盖苏文知道海盗最擅长的就是搞钱,准许他在高句丽境内自行筹措粮草。

邓冼理所当然的就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石城和泊灼城。

这两座城不仅是鸭绿水上的军事要塞,还是高句丽南北要津。

处于鸭绿水下游的宽阔水域。

来往的商船络绎不绝,一天的货物吞吐量都十分可观。

鸭绿水上游的药材,木料和珍奇山货,渤海及黄海海湾中的特产,都在这里彼此交易。

更有来自大唐江南等地的蔬果和丝绸,织锦和画扇,屏风和衣饰。

谁统治着这两城,谁就掌握了高句丽三分之一的财权。

这里向来是渊盖苏文的大后方,更是他的钱袋子。

莫离支把其中最重要,最富庶的石城交给他李继忠,就是要让他守住这钱袋子。

好在唐军来的是薛万彻,李继忠不至于绝望到束手就擒。

但要想打败薛万彻,也并非易事。

没有邓冼水师的帮忙,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

但邓冼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莫离支早就已经提醒过他。

即要用此人,还要以最小的代价用此人。

对于邓冼来说,高句丽朝廷即要马儿好,还要马儿不吃草。

这对于一名闻名海内的江洋大盗来说,未免太被人轻视。

因此邓洗提出的条件是,若要兴义军出手保护石城,石城必须给出一半赋税作为兴义军的军饷。

直到唐军舰队离开,或者兴义军被唐军所败。

如果兴义军胜,从此后这一决定将会成为常例。

石城赋税的一半,将会永远用于供养兴义军。

李继忠几乎以为自己听错。

石城和泊灼城的赋税加起来,相当于高句丽全国三分之一的赋税收入。

石城在二者之间,又占领了主要地位,贡献了两城赋税中的六成。

如今邓洗张口就要石城一半的赋税,那就相当于拿高句丽全国六分之一的赋税,来供养他一支水师。

如此无礼的要求,李继忠不敢擅作主张。

虽然渊盖苏文已经授权给他,便宜行事。

可如此急务,仍然让他倍感压力。

不交出赋税,就会失去兴义军的帮助。

没有兴义军,仅凭陆地上的军马,要怎么才能赶走这些海上来的巨舰呢?

李继忠正和唐国太傅孟凡一样头疼。

孟凡头疼的是,不知道薛万彻到底能不能拿下石城和泊灼城,什么时候才能拿下。

而李继忠头疼的则是,石城万一要是破了,自己无疑就是高句丽的千古罪人。

石城若破,一切皆为尘土,赋税也尽为唐人所有。

邓冼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怕李继忠不答应他。

如果他执意不肯答应,邓冼不介意,转身制靠唐国水师。

过去的石港,现在的兴义港,将会作为他投诚时的表礼,进献给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