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有苏泰安的线人,随时通报消息,线人发消息给他,说增援已经在路上了,最多十分钟就能赶到西陵江大桥。
“没时间了,快把油桶浇筑了。”苏泰安急促的命令属下。
属下朝下面的采砂船挥手,下面迟迟没有动静,有个人从船舱里跑出来,扯开嗓门朝桥上大喊:“搅拌机坏了,没法打泥浆。”
关键时刻掉链子,苏泰安一拳砸到桥头的栏杆上,破口大骂:“干什么吃的,什么时候不坏偏偏这时候坏,没用的废物!”
“现在怎么办?”亲信问。
苏泰安沉思片刻,决定直接把他们扔下去,反正不管有没有泥浆,他们都会沉入江心,至少暂时不会被发现,于是苏泰安挥挥手,让属下照办。
油桶一共三个,分别装了李湛、沈慧珍和秦恭,秦恭中枪昏迷,就算不扔到江里,也很难活下来。
就在属下抬起三个油桶,准备隔着桥头的栏杆往下扔时,忽然间地动山摇,大桥的吊索来回晃**,人在桥上站不稳,纷纷摔倒。
所有人都惊呆了,发生了什么事,有个人反应过来之后大喊:“地震了!快跑!”
大桥上的混凝土地面出现一道清晰的裂纹,裂纹朝着他们延伸,甚至可以听到细微的开裂声,晃动愈发的强烈,两旁的路灯时明时暗,呲呲作响。
地震很强烈,西陵江大桥随时都会倒塌。
苏泰安见势不妙,果断放弃眼下的行动,急匆匆的上车,那两个亲信也跟着一起跑路,其余的人虽然也是金盾的属下,关系不太亲近,生死时刻顾不上,各安天命吧。
然而他们开车逃跑的方向,正对着东头的雕塑公园,当初兴建西陵江大桥,遇到许多波折,西铁六局为了让李湛掏钱,在雕塑公园的广场上盖了一座30多米高的李湛雕像。
那雕像是临时修建的,没有经过细微的考量,平时没风没浪的还好,突然遇到强烈地震,根本经不起检验,余震刚刚到第二波,就把基座给震裂了,基座不稳,雕像朝着大桥的方向倾斜。
黑暗中无法辨识,谁也看不清。
而且一般人在如此危险的时候,通常不会往上看,关注点都在脚下,苏泰安开车狂奔逃命,李湛的雕像一点点的朝他倾斜着,势能达到极致,急速下坠,砸向大桥的桥面。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30多米高的雕像,平拍在桥面上。
桥面冒气大片的烟尘,毁掉了桥面上的一切东西,包括那辆逃命的汽车,汽车完全被雕像砸扁了,里面的人全变成了血泥。
苏泰安说李湛会先一步下地狱,造化弄人,李湛都装进油桶里了,先死的却是苏泰安。
再看那三个油桶,扔在大桥上没人管,地面剧烈晃动,油桶滚来滚去,滚了几分钟,始终不进水,李湛觉得不对劲,用头使劲往上顶。
哐哐哐。
撞的头晕眼花,终于把盖子顶开了,跳出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居然在这时候发生了地震,苏泰安已经跑了。
灾难也是机遇,若非如此,他绝难活命,连忙打开其余的两个油桶盖,把沈慧珍拉出来,查看了下她肩膀的伤势,问道:“有没有事?”
沈慧珍惊喜的摇头:“没事,咱们快跑吧,桥快塌了。”
“跟我来。”
江城方向的桥面已经被雕像砸塌了,只能往另一个方向跑,跑了几步,装有秦恭的油桶,顺着倾斜的桥面滚过来。
虽然秦恭一直找他麻烦,但这人心怀正义,是个好刑警,不明不白的死在这里,未免太冤了点。
李湛自忖这场灾难会把一切证据消灭掉,再也找不到沉江的证据,便做了件好事,回头打开油桶盖,把重伤昏迷的秦恭拖出来,扛到肩上,一起逃命。
地震大概有七级左右,持续了十几分钟,江城大片的民房倒塌,通往另一个方向的富康桥、西陵桥、胜利桥全都倒塌,市区内外一片混乱,无数的建筑毁于一旦,唯独这座西陵江大桥昂然挺立,除了被雕像砸烂的地方,其余完好无损,只是轻微的开裂。
好事多磨,或许这要归功于西陵江大桥艰辛的修建过程,李湛也是为了这座桥,耗费了许多钱财和心血,不惜花大价钱请了国外著名建筑师来帮忙,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桥梁采用斜拉式和复合式双重结构,比一般的桥梁更稳固,这才没塌。
同时也让李湛安全的穿过大桥,度过危机,逃出生天。
上天还是留了一丝情面,看在他修桥铺路的份上,没有让他死在这里,后来得知苏泰安是被他的雕像砸死的,愈发觉得,一切都是天注定。
两天后,这座城市才从地震中缓过劲来,市政人员联合当地军区一起抗险救灾,道路上,军车随处可见,劫后余生的人们悲痛哭嚎,地震是在夜间发生的,许多人死在睡梦中,活下来的也普遍受伤了,类似的情况非常多,救灾工作十分困难,医疗资源和人手都不够用。
李湛和莲花疗养院的关系不错,之前给梁栋看病,给这个疗养院捐了不少钱,这次逃出生天之后,把沈慧珍和秦恭安排在莲花疗养院,沈慧珍是贯穿的枪伤,子弹没有留在体内,经过简单的治疗,就逐渐康复了,秦恭比较麻烦,苏泰安那一枪伤了脏器,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勉强保住了命,还昏迷着,李湛帮忙通知了家属,然后告诉院长,费用问题算在自己头上,让他一直住着就好。
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整个江城的灾情,江城是他的家乡,突然遭受如此严重的大灾,身为当地知名企业家,他不能不管,先是带着弟弟妹妹回了趟老家,确定母亲安然无恙,然后以辉煌集团的名义,给救灾委员会捐了一百万。
救灾委员会的会长名叫周振忠,刚刚从省里派下来的,省里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周振忠连夜赶到江城,召集当地军区的500名官兵,外加市政上的400多人一起抗震救灾,近千人的队伍,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