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将军的号令,战象群开始向前冲锋。他们的步伐震耳欲聋,大地在他们的脚下颤抖。罗马军团的士兵们惊恐地四处逃散,有些人试图用弓箭和标枪抵抗,但这些在战象的厚重铠甲面前毫无作用。
汉尼拔这时也赶到战场,开始对梅陶鲁斯河这边的罗马军团发起总攻。
此时罗马军团的作战方向在梅陶鲁斯河对岸,后方空虚,汉尼拔指挥大军一拥而上,对着罗马军团的后军**进去。
罗马执政官李维乌斯这时才明白后军受到汉尼拔大军突袭,已经来不及调整队形,罗马军团瞬间溃败,四散奔逃。
正在指挥战斗的哈斯德鲁巴眼见罗马军团大势已去,整了整衣冠,率领战象军团对尼禄率领的残军发起最后攻击,完全击败了尼禄。
汉尼拔与弟弟哈斯德鲁巴顺利会师,打扫战场,此战一举歼灭五万罗马军团,让罗马帝国再次遭受重创。
汉尼拔获得弟弟哈斯德鲁巴带来的援军之后,实力大涨,拥有十万之众,在罗马帝国境内已经无人可以匹敌。
罗马长老院、元老院急忙派信使前往大秦帝国太子赵扶苏处求救。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罗马帝国终于搞清楚了这支强大的东方势力关系:占据欧洲四分之三土地的匈人帝国只是大秦帝国西征的前锋,这次领军的领袖是大秦帝国的太子赵扶苏。
罗马帝国对大秦帝国的概念由此建立:幅员辽阔无比,实力无可匹敌。太子只带领一支大秦帝国的偏师,就横扫万里,在欧洲成为霸主一样的存在。身为欧洲最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也只能做他的附庸。
“现在是攻打罗马城还是援救盟友马其顿?”
汉尼拔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罗马城及附近可以动员的兵力还有七十五万人,城内资源无数,完全能提供七十五万大军的装备。”
汉尼拔在帐篷里,独自坐在篝火旁。他的眼前摆着一张羊皮地图,上面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出罗马城和周围的山脉与河流。他皱着眉头,用手指沿着这些线条,寻找着可能的路径和突破口。
罗马城在地图上显得固若金汤。它坐落在七座山丘之上,俯瞰着周围的平原和台伯河。城墙如同坚硬的铁链,将这座城市紧紧地保护着。那些山脉的背后,还有罗马的卫星城,随时可以派出援军。
汉尼拔的思绪在地图上游走,他的手指在羊皮上滑过一个个标记和符号。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罗马城的壮丽景象,还有那些可能出现的援军。
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罗马城的防御,还有他自己的军队的实力和士气,以及他们即将面对的敌人。
汉尼拔,这位伟大的迦太基大军统帅,走出帐篷,驻足远望,心潮起伏。被围困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在他最后的城堡里,正盼望着他的到来,期待着他的救援。
他转身看向身后,那是他的大军,刚刚经历过连续两场大战,他们疲惫不堪,需要休息。然而,他知道,他们的安逸,就是那些被困盟友的绝望。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他不能让他们陷入无尽的黑暗。
汉尼拔深吸一口气,看向远方。他们需要穿过无尽的山脉,跨过深邃的河流。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他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汉尼拔权衡一番,觉得现在发起对罗马的攻击太过草率,手上的兵力还不够,不如先去救援盟友。盟友获救后,他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到时回头再来围困罗马城,胜算更大些。
在一片尘土飞扬的大道上,汉尼拔的大军缓缓前行。这支由北非土著居民和西班牙人组成的军队,以步兵为主,他们穿戴着简陋的装备,手持各种武器,行进在起伏不定的山峦密林之中。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蹄声,打破了沙漠的寂静。汉尼拔立刻警惕地看向远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敌军的侦察部队。然而,当那支军队出现在视线范围内时,他惊讶地发现,那是一支盟友的军队。
那支军队由罗马帝国内的斯拉夫人和哥特人组成,他们的目的是投靠汉尼拔,一起反对罗马帝国的残酷压榨。这支军队的加入,让汉尼拔的大军再次壮大,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汉尼拔十几万人的大军,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行进在山林之间。士兵们跋山涉水,疲惫而坚定,他们的目光中燃烧着对救援的渴望。他们的步伐,尽管沉重,却也充满了决绝。
这是他们对盟友的承诺,这是他们对胜利的信念。树木的间隙中,他们看见了被围困的盟友,那是一座孤独的城堡,有三面被异族大军团团围住,但是有一面城墙却无兵围困。
据说那支异族大军是来自东方大秦帝国偏师的先锋。
此刻,城堡内已经是火光冲天,烟尘弥漫。汉尼拔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疼痛不已。他明白,他们必须尽快突破敌人的包围,解救那身处水深火热的腓力五世盟友。
腓力五世获知前来增援自己的汉尼拔大军到达时,他的神情瞬间变得充满活力。他用力抓住信使的手,双眼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苍老的脸上绽放出难得的笑容。
这位国王,在长时间的孤独和无助之后,终于看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援军。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腓力五世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
他清楚地知道,这支大军的到来意味着他即将摆脱困境,重新夺回自己的马其顿王国。他以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命令道:
“准备迎接我们的英雄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最热烈的欢迎!”
城堡的大门缓缓打开,腓力五世站在门口,迎接前来援救他的英雄。他脸上的表情是混合着感激和敬畏的欣喜。而在这城堡的深处,一股新的力量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