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大漠之中的鸵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脑袋埋进沙子里。它以为自己看不到天敌了,天敌也就看不到它。
其实鸵鸟的这种自欺欺人,更多的是一种谣传。作为一种不会飞翔的大型鸟类,鸵鸟历经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没有灭绝,足见它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蠢。
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类人, 他们往往都是聪明人,却偶尔会做一些蠢事。甚至于一个智商超群的高人,在一些小事上却显得极为幼稚。
龙小凡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性格绝不是没有瑕疵的,反而有着自己的缺点。
可正因为是这样的缺点,才显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龙小凡讨厌圣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圣人,只有伪君子。
这个左羽林卫的池兴文,叛军中的漏网之鱼。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此时的他就如同沙漠中鸵鸟一样,将脑袋藏进了灌木丛,屁股露在了外面。
即便是被发现了,他还是自欺欺人的一动不动。或许在潜意识里,他希望龙小凡等人是在诈他。因为他知道,一旦被抓回去是什么样的下场。
就比如说,那个左羽林卫的指挥使刁云飞,被凌迟处死。
凌迟,作为古代最惨无人道的酷刑,素来都是对那些谋逆大罪十恶不赦之人的。据说这个刁云飞,被足足凌迟了八百多刀。
这还算是轻的,明代的大太监刘瑾,被足足剐了三千多刀,刑罚持续了整整三天。这其中最考验刽子手的刀法,据说在没剐完足够的刀数之前,犯人若是死了的话,刽子手还会受到惩罚。
龙小凡当然不喜欢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可他无力改变这样的时局。封建时代皇权至上,不是他个人所能改变的。
池兴文很害怕,却并没有钻出来做个男子汉大丈夫。直到旺财过去,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
贱鹦鹉吴尺总算是大仇得报:“弄死他,弄死他!这狗娘养的,杀了他!”
大牛二虎过去,将死猪一样的池兴文拖了出来。看到龙小凡的那一刻,池兴文垂头丧气:“广平王世子,当真是名不虚传。”
龙小凡微微一笑:“你也聪明的紧,只是聪明没有用对地方。助纣为虐、阴谋叛乱,池兴文,你完了。”
池兴文当然知道自己完了,楚王父子都伏法了。剩下他这样的小喽啰,岂能善终得了么。
龙小凡抓回了池兴文,送到了虎衙司。这次昌帝倒是干脆,直接判了个斩立决。比起受尽凌迟酷刑的刁云飞,一刀加颈的池兴文,算得上是幸运的。
随着门阀贵族的不断倒台,加上楚王赵从宕父子的谋反,大昌的朝局出现不稳。为避免打击面过广,昌帝最终还是下旨:尽快了结楚王谋反案。
昌帝这么做,为的就是稳定朝局。尤其是朝中那些楚王余党,只要罪名不是太大的,一律不再追究。这使得那些原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臣子们,终于是松了口气。
而运气从来都不会只偏袒一方的,命运是公平的。大昌、北凉、西川三足鼎立的局面,突然就被毫无征兆的打破了。
大昌与北凉的战役中,北凉失了关宁十八州。北凉国王乌飞的长子,更是战死沙场。这对于北凉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而西川国王慕云天,也是屡次兴兵进攻中原。结果都是铩羽而归,单单是一个边关重镇蓝州城,就让西川吃尽了苦头。
北凉也西川都在大昌面前吃了大亏,他们岂肯干休。
就在大昌上上下下沾沾自喜的时候,就连龙小凡都放松了警惕,觉得大昌可以稍稍喘口气的时候。
突然战事,就毫无征兆的出现了。
不宣而战,对于大昌来说这是措手不及的。而且,一向不睦的北凉和西川,此时竟然互相联手,一起对付起大昌来了。
随着关宁十八州的失守,北凉骑兵已经无力南侵。而大昌则仗着关宁十八州的天险,阻敌与关外。
西川这边,飞将军李广镇守的蓝州城,扼守住了西川东进的要道。西川要想进攻陇西,必须拔掉蓝州城这颗钉子。
奈何飞将军李广将蓝州城守得滴水不漏,慕云天也只能是望城兴叹。
机会也不是没有,北凉和西川一合计,这样不成啊。大昌从来都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北凉和西川对于边关打草谷,已经成了历代相守的规矩。
何谓打草谷,就是北凉和西川军队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
“打草谷”不同于两军正面对阵的大战和小部队的斥候战,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掠夺战,目标是敌方的人口、牲畜、财富,奉行“能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全烧光”的基本战术原则。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不以战斗为目的,而以劫掠为目的。
最擅长用“打草谷”这一招的,当属游牧民族。两汉时期,北方边境广受匈奴“打草谷”的困扰。
西汉初年,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加剧,很多汉将纷纷投降匈奴,并且引匈奴袭掠汉地,屡次“侵盗代、云中”,“常往来侵盗代地”,“往来苦上谷以东”。
而北凉和西川也是一样,他们地处于蛮荒苦寒之地,生活物资无一不缺。互惠互市的贸易,他们又不占优势。
打劫,成了最直接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之一。于是打草谷,就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关宁十八州的收复,还有大昌对于陇西地盘的牢牢控制,北凉和西川再想对大昌的地盘打草谷,就非常困难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联合作战,毫无征兆的对大昌发动起了攻击。
本来,龙小凡和赵小金的婚事已经提上了日程。昌帝甚至于已经拟定了礼部,给二人择期成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人成亲,也算是了了昌帝的一桩心事。
谁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北凉和西川挑起了战事。
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旦北凉和西川联手,对于大昌来说就是岌岌可危的。毕竟北凉和西川,都是军事实力强大的大国。
而这次北凉和西川的联手,大昌的情报部门虎衙司,竟事先没有得到半点讯息。除了因为楚王赵从宕父子谋反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北凉和西川对于此次出兵的保密性。
考虑到关宁十九州和陇西蓝州城的易守难攻,此次北凉和西川,竟然合兵一处。他们绕过了蓝州城和关宁十八州,而是绕道草原,选择了在山西地区出击。
北凉和西川联军绕道草原,竟然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大昌从龙口关、红山口、大安关三处要塞,兵峰直指山西太原。
太原重镇一旦失守,整个西北局势就会被打乱。到时候,北凉和西川联军很可能是**的打到永寿城下。
而大昌刚刚经过左羽林卫的叛乱,京师防备空虚。若是关宁十九州的宋大德和蓝州城的李广回兵驰援。可是大昌缺乏骑兵,其军队机动性远远不如北凉和西川。
整个朝堂乱作一团,关键时刻,大昌竟然无将可用。昌帝在金銮大殿上,更是怒叱群臣。
“废物!朝廷养着你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朝。竟然就找不出一人挂帅,阻敌来犯么!”
昌帝的愤怒也是有原因的,满朝的武将,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谁都知道北凉和西川联手,有多可怕。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实在是太快了。
而从山西太原,到大同防线的大昌军队。武备松弛,各路援军一时又无法抵达京城。这个时候谁想领兵出战,无异于做一个倒霉的替死鬼。
挡得住敌军的进攻也就罢了,一旦抵挡不住,势必会成为替罪羊。到时候,战事失利的所有罪名,都会担当在你的头上。
这些武将们都不傻,面对来势汹汹的北凉和西川军队,谁也没有把握将他们阻挡在永寿城外。一旦敌军打到了永寿城下,那么京城则岌岌可危。
广平王龙大江称病没来上朝,实则是避嫌。毕竟儿子要迎娶公主做驸马爷了,此时的龙大江已经处于半隐退状态。太师庞天遥,他先是抬头看了一眼国舅爷牛俊涛。
见牛俊涛并没有站出来发言的意思,于是庞天遥抱着笏板走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愿保举一人。”
满朝文武都看向了庞天遥,众人心中都在想,不知道庞太师要推举哪个倒霉蛋去打这样的仗。北凉和西川联军势难抵挡,打到永寿城下似乎是早晚的事了。眼下大昌最该做的,是加强京师防卫,而不是出兵山西迎敌。
牺牲山西,保全京城。似乎成了损失最小的办法,可是没有人敢提出来。一旦提出来,就会成为千古罪人。而昌帝也不想牺牲山西,他想其他的解决之道,奈何整个朝堂上的百官们,选择了集体沉默。
这让昌帝怒火万丈,好在这个时候太师庞天遥站了出来,昌帝脸色稍缓:“太师有何话说。”
庞天遥顿了顿:“老臣推举广平王世子,龙小凡领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