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情人

4.夏日感覺

字體:16+-

我覺得現在非常有必要來介紹一下肖平與阿偉的朋友關係及其曆史淵源了,否則這個完整的故事就沒有地方來插入這些支離破碎的情節。一般的讀者,關心現在正在發生什麽,以及以後可能會發生什麽。回憶性的敘述是作家的臉皮厚。

阿偉生於1967年,肖平是1973年。年齡和個性上雖然存在明顯差異,卻並不影響兩人交往的密切和友誼的持續。這與他倆都來自農村有關。他們對鄉村風景都不陌生且十分喜愛。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工作過,有著共同的寫作興趣。後來先後調到市裏,一個到了報社當記者,一個到文聯做了專業作家。

肖平出生在一個叫鐵佛寺的鄉鎮上。他對這個鄉鎮已經沒有了太多的記憶,隻依稀記得一些垃圾般的土堆和小橋流水。當時麻臉的父親在鎮上當書記,母親務農。母親懷他的時候選擇了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農民善於算計,家裏勞力又少,既要懷娃又要不誤農時是頂重要的事情。那年春季天高氣爽,因為都窮也就顯示不出特別的窮來。大家過得依然有滋有味。母親帶著輕微的嘔吐在地裏耕種。父親常常利用職權寫二指寬的紙條到供銷社稱幾斤肉為母親補身子。那時大肉三毛五一斤,雞蛋五分錢買兩個,在這之前的歲月,母親已經生了七個,那是中國自由生育最猖狂的時代,又導致了二十多年之後的全國性的生育高峰。母親生七個成活三個,父親在肖平身上押了最後一寶。無論從家庭貧困狀況還是從母親的胎次上看,這都是最後一次機會,都有種時不再來的危機感。所以就特別珍惜。在臘月初六寅時這個寒冷之夜,母親順理成章地生下了肖平。父親高興得連續三天忘記了革命。

父親囫圇吞棗地上過幾年私塾,能背一些《論語》《孟子》的片斷而不求甚解。他腦子特靈就是文化少了點。肖平繼承了父親的聰明勁兒和滿嘴黑牙,惟獨沒繼承父親那副麻臉。這表明七十年代的醫療水平確實比解放前強得多,改變了出痘子就要長麻子這個必然結果。肖平在六歲時父親調另一個鄉當書記去了,舉家隨他遷移,來到一個盛產煤炭的村子。住在一個生產隊的牛棚裏。牛棚與隊裏的民居毫無二致,牛死房空,屋裏洋溢著樸素無華的牛糞氣息。這時候結識了比他大六歲的阿偉。第一次見到阿偉時,阿偉正跟一個女孩“打電話”。兩人各持一個竹筒用葛藤連接起來就成電話了。圍繞野生植物發揮想象力是農村孩子的天賦。阿偉轉身對這個陌生的小孩問,你會玩嗎?阿偉說話時走了神,立刻遭到女孩子的斥責,罵了他聲狗地主就扔下電話走了。阿偉失意地翻翻白眼,望著地上的竹筒對肖平說,她不打了,你來。肖平拾起竹筒時揣摸著地主這個新詞是什麽意思。他想前麵加了個狗字肯定地主與畜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