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人物與考證(3)(2)

字體:16+-

從上麵的敘述中我們知道,雍正所以把海神廟選建在海寧,主要是連續發生在海寧的海潮引起的,這是直接的原因。而從長遠看,則是為整個浙江海塘的治理著想,而這是由於海寧的自然位置決定的。

海寧是浙江沿海重要縣城之一,位於杭州東南向,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境內岸線長近60公裏,占北岸海塘總長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所屬的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麵,則是湧現海寧潮的起點。錢塘江到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典型的喇叭口狀海灣,出海口東麵寬100公裏,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麵隻有3公裏。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麵迅速收縮變淺,湧來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後浪推前浪,迅猛衝向堤岸,如果塘堤不牢,就會形成潮災,特別到了雨季,風雨加海潮,更易造成災難。

曆史上,浙省海潮入江處,其門戶有三,分別為南大門、北大門、中小門。“三路水勢,遷流無定,考其形勢,溜趨北塘,則海寧一帶塘工坐當其衝,溜趨南門,則紹興一帶塘工亦受其險,惟溜趨中門,庶南北兩岸俱獲平穩”。但是,從明朝以來,海潮就逐漸北趨,故而出現南岸紹興一帶逐漸解危,北岸海寧一帶危險逐漸加劇的形勢。“前因溜走北門,遂致海寧塘工連年告險”。

事實上,海寧海潮帶來的危險和影響還遠遠不止於海寧一處,它危及的是杭、嘉、湖、蘇、鬆、常各州縣。“查海寧一塘,為杭、嘉、湖、蘇、鬆、常等郡之保障。”而曆史上蘇、鬆、常一帶,是中國的糧倉,向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所以保護好海寧海塘,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保護清朝的經濟命脈和穩定,故被雍正皇帝視為用於祈福佑民保護海塘的海神廟,選建在海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