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檔案秘聞(全五冊)

第九章 下江南重提舊案

字體:16+-

作為乾隆的寵臣,和珅在關鍵時刻總能得到乾隆的支持,事事辦得順風順水,不僅撈到了好處,還收買了人心。同樣,在皇帝需要臣下支持的時候,他也總是毫不猶豫地站在乾隆這邊,比如在乾隆南巡一事上。

乾隆在位期間,花了大量時間在各地的巡幸上。據統計,乾隆在位60年,巡幸活動超過150次,平均每年出巡兩次以上,不僅在清朝曆史上首屈一指,而且在中國曆史上也極為罕見。無怪乎當時有朝鮮使臣稱乾隆朝為 “一日不肯留京,出入無常”的 “馬上朝廷”。

乾隆認為,巡幸是加強統治的一個重要措施。他的南巡主要是到江浙一帶巡視。南巡大多在正月中旬出發,當年四月下旬回到北京,行程近6000裏。

當然,乾隆南巡,並不僅僅是為了領略江南的美景。江南素以物產豐富、人文薈萃而名滿天下,經宋、明以來,朝廷屢次衣冠南渡,中國的文化命脈得以在江南一帶延續,江南的士風一直勝過北方。清軍入關以後,在北方可謂所向披靡,但在江南卻遭到了以書生文人為首的義軍的頑強抵抗,並由此引發了諸如 “揚州十日”等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清朝統治者對江南文人感到十分頭疼,加上清朝自認為秉承了傳統華夏文明,對文物鼎盛的江南心存忌憚,為此多次開設 “博學鴻詞”等科,希望以此拉攏、安撫江南士人。在這一背景下,乾隆南巡也是為了借機籠絡人才及地方的豪強大戶,緩和江南的反清情緒。

此外,自宋、明以來,江浙一帶加上南巡必經的直隸、山東等省,物產豐富,是國家的糧倉及經濟命脈所在。但是,這些地方水患頻繁,乾隆在南巡的時候一般會視察河道,下令解決水患,關心農業發展情況。

但是,每次南巡,乾隆也不得不考慮經費問題。他前四次南下均花費巨大,所以,他一提出要下江南,馬上就有官員出來勸阻,理由無非是國庫緊張,百姓疲羸。而和珅的聰明之處正表現在這裏,他屢次力排眾議,力挺乾隆南巡。這讓乾隆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