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裏·謝頓打量著帝國圖書館這間舒適的套房,過去幾年來,這裏就是他的個人研究室。就像該館其他各處一樣,它彌漫著一種模糊的衰頹氣氛,一種倦怠感,好似某樣東西停在一處太久未曾移動。但是謝頓知道,未來數個世紀,甚至數千年間,隻要適當的修葺不斷,它都可能留在這裏,留在同樣的地方。
他當初怎麽會來到這裏?
一而再,再而三,他感到往事湧現心頭,他的精神卷須沿著個人生命史往前回溯。毫無疑問,這是年事漸長的征兆之一。過去的內容累積了那麽多,未來的內容剩下那麽少,心靈因而不再窺探前方浮現的陰影,轉而默想那些安全的過去。
不過,對他而言,有個重大改變值得一再回味。曾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心理史學的發展幾乎可以視為一條直線——進展雖然有如爬行般緩慢,但總是朝正前方前進。六年前,卻出現了一個九十度轉彎,一項完全意料之外的發展。
謝頓十分清楚它是如何發生的,也很清楚許多連鎖事件是如何扣在一起,終於使它成為事實。
當然,主角正是婉達,謝頓的孫女。他閉上眼睛,上身倒向椅背,開始重溫六年前的那些往事。
十二歲的婉達若有所失。她的母親瑪妮拉有了另一個孩子,另一個小女孩,貝莉絲。一時之間,這個小寶寶成了百分之百的焦點。
她的父親芮奇早已完成那本探討母區達爾的著作。那本書小有成就,他也因此小有名氣。他常應邀就書中主題發表演說,而他總是一口答應,因為他對這個題目極其投入。他曾咧嘴一笑,對謝頓說:“當我談論達爾時,不必隱藏我的達爾腔。事實上,聽眾指望我有那種腔調。”
不過,結果卻演變成他常常不在家,而當他難得回家時,他想要看的是那個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