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全五冊)

004

字體:16+-

人就是天地的心,天地萬物本與我為一體。百姓的所遭受的困苦與荼毒,哪一件不是自己的切膚之痛?不知道自身痛苦的人,便是沒有是非之心。人的是非之心,無須思慮便可知道,無須學習便能具備,這就是所謂的良知。良知自在人心,無論聖人還是愚人,從古至今都是相同的。世上的君子,隻要專心致其良知,自然能秉公判別是非,與人同好同惡,視他人如同自己,愛國如同愛家,甚至把天地萬物視作與自己為一體,使得天下都得到治理。古人之所以能夠看見別人行善如同自己行善,看到別人為惡如同自己為惡,看到百姓饑餓痛苦如同自己饑餓痛苦,有一個人沒有過上好的生活,好像是自己把他推入深坑之中似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故意表現出這些而想取信於天下,而是一心一意致其良知而自求心安理得而已。堯、舜、三王這樣的聖賢,說的話百姓沒有不相信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話是出於自己良知而說的話;他們做的事百姓沒有不喜歡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是出於自己的良知而做的事。所以他們的老百姓和平安樂,就算被處死也無怨言,給好處也不答謝。把這樣的教化推及到蠻荒之地,凡是有血氣的人沒有不孝敬雙親的,是因為人的良知是相通的。唉!聖人治理天下多麽簡單容易啊!

後世良知的學說不再昌明,天下的人各用自己的私心才智互相傾軋。人人各有自己的私心,那些偏頗淺鄙的見解,陰險狡詐的手段,不可勝數。他們都假借仁義的名號,幹著自私自利的勾當;用詭辯的言辭來迎合世俗的要求,用虛偽的行為來博取自己的名譽;把掩蓋別人的善行作為自己的長處,用攻擊別人的隱私來顯示自己的正直;怨恨地相互爭鬥卻認為是為了正義而獻身,險惡地互相傾軋還認為這是嫉惡如仇;嫉賢妒能卻認為自己是秉持公正,放縱情欲還認為這是與民同好同惡。互相欺淩、互相侵害,即使是一家之內的骨肉至親,彼此間也要分出勝負、架起很高的藩籬,更何況天下廣大、百姓名物眾多,又如何能夠將所有的百姓與名物與自己視為一體呢?這就難怪天下紛紛擾擾,禍亂頻發無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