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陽明(全五冊)

再見,楊廷和

字體:16+-

來的“助力”當然不是王陽明,他正在餘姚置辦父親王華的喪禮,全身心沉浸在父子之情的漩渦中,心無旁騖。1522年農曆二月,王華安詳地離開人間,享年七十七歲。

王華是王陽明一生中最敬慕愛戴的人。他年輕時和父親王華常有衝突隻是性格使然,王陽明內心深處始終把父親當成一個偉大的人,心裏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父親。王華同樣如此,他親眼看著王陽明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國家棟梁,到後來,他幾乎深深地佩服起自己的兒子來。當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後一刻,朱厚熜第二次封王陽明新建伯的使者們到達餘姚,王華在病榻上對王陽明說:“不能有失禮之處,扶我起來迎接使者。”使者走後,王華問王陽明:“有失禮否?”王陽明回答:“沒有。”王華頷首,閉上眼睛,離開人世。

王陽明號啕大哭,像個孩子。大家都以為他會哭得神誌不清,可半天工夫,王陽明就從傷悲中恢複過來,投入到葬禮的籌辦中去。像是排兵布陣一樣,王陽明把門下的弟子們按照素質的不同分工,比如他讓一個謹小慎微的人負責出納,讓平時非常注重衛生的人負責廚房,讓嘴巴靈活的人負責接待客人。餘姚風俗,葬禮非常奢華,有肉有酒,連桌椅都要置換新的,王陽明把這一風氣革除,一切從儉。

不過幾天後,他又吩咐廚房烹飪幾樣葷菜。他對弟子們說:“你們這些人啊,平時就有酒有肉的,突然吃素,肯定受不了,所以我為你們添個葷菜。而那些來客大都是浙江餘姚人,不添加葷菜,就會和他們的習俗產生衝突,這是權宜之計,也就是致良知。”

任何時代,提倡儉樸都是天理使然。不過也要實事求是,王陽明的這一舉動並未違反天理,相反,他在處處為別人考慮,恰好符合了天理。楊廷和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可能有“大禮議”事件。而正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才會有懂這個道理的人出現,這就是朱厚熜所希望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