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格竹子事件發生後不久,王陽明在浙江的鄉試中脫穎而出。據他的同學們說,王陽明幾乎沒有費什麽勁就金榜題名,所以當1493年北京會試時,人人都認為王陽明會毫無意外地重演鄉試的榮耀,令人大感詫異的是,他居然落榜了。
王陽明心情必定是沉重的,但他未掛礙於心。他的朋友們來安慰他,他隻是笑笑說,我並未哀傷,我隻是為不能考中做官為國家效力而遺憾。他父親的朋友、大學士李東陽就起哄說,為國家出力也不在乎一天兩天,當然也不在乎一年兩年,三年後,你必高中狀元,何不現在寫個《來科狀元賦》?
王陽明在詩詞文章上向來是毫不謙虛的,聽到李東陽這麽一說,就提起筆來,文思泉湧,很快完成一篇賦。在場的人深為歎服,但有醋壇子看著這篇文章對別人小聲說,此人口氣如此大,自負之氣躍然紙上,將來真得勢,他眼裏還會有我們?
實際上,王陽明在那時眼裏就已經沒有了很多人。他在1493年的會試中名落孫山,並非是運氣不佳,而是他並未用心於八股文。鄉試過關後,他開始鑽研道家養生術和佛家思想。他對自己說,經略四方,沒有平台;鑽研朱熹理學,沒有訣竅,倒不如另辟蹊徑,去道教和佛家中尋找成為聖賢的密碼。
然而這一密碼,他隻找了一年,1493年會試敗北後,他放棄道教和佛家,開始精研辭章之學。和那些欲以詩歌文章獲取名利的人不同,他是希望通過辭章為萬民立心,立下千古之言。這種鑽研是虔誠的,他在北京的家中讀古代那些偉大文學家們的著作,他和北京城中那些文學家們建下深厚友誼,彼此切磋文學的真諦,日夜苦讀,以至於累到吐血,搞得他父親每天夜晚必須強迫他休息才算完。1494年,王陽明離開北京回到浙江餘姚,熱情地組織了龍泉詩社,每天的生活都在和文章詩歌打交道,他發誓要走通這條路,把自己送上聖賢的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