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發過一條朋友圈:有朋友在評論區說自己“被戳中”。
事情源於前天晚上,我塞著耳機,一個人走在淩晨濕漉漉的鼓樓大街上,腦海裏忽然蹦出一個問題:“我性格中有什麽部分是我原來不喜歡,卻又慢慢接受了的?”然後我就發了上麵那一條朋友圈。
很多新認識的朋友說我腦子活、有想法,總能夠從很多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中發現有意思的東西。但是以前沒人誇我“敏銳”,他們都愛說我“敏感”。
敏感的人其實很慘,光是活著,每天都要受一千種細小的折磨,因為有太多日常小事情會讓我感到孤獨、憂慮和不自在,我永遠都不知道情緒的下一個波動來自哪裏。
在學校的時候,如果一個室友問了其他兩個人要不要去吃飯卻沒問我,我肯定會在心裏暗自琢磨很久很久;如果男朋友轉發了一個我不認識的女孩的微博,我可能把對方的微博翻到底;如果家人無意地說起哪個朋友的小孩考上了名校,我也會覺得語氣中有深深的失望。
我當然也知道這樣的舉動太“玻璃心”,太小家子氣,可是我就是無法無動於衷,無法說服自己去做一個堅強、無所謂的人。
這是我性格中天生的部分,怎麽可能連根拔起呢?
所以我常常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心情,不會主動挑事,也會很自覺地避開那些會讓我不開心的場合和人,時刻在尋找平衡點,如同裝滿水的玻璃罐,稍微踉蹌一下,情緒就會翻湧出來灑一地。
那樣的我,盡量保持溫和善意,以為可以和周遭和平相處,殊不知在其他人看起來,懷有戒備之心的人其實更不可愛。
不過很意外的是,來到北京之後,我忽然發現其實像我這樣的人蠻多的,甚至他們的生活中有更多波折。同樣是玻璃心,隻不過他們比我高明的是他們懂得怎麽和那樣玻璃心的自己相處。他們懂得如何捧著一顆玻璃心,然後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