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夏季使一切变得漫长,包括日照、时间以及浮躁的心情。昨天,郑海生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位好久没见的中学同学打来的。
他到滨海市出差来了,进了宾馆稍稍安顿之后,就给郑海生打了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有时间见个面。
郑海生的这个同学,虽然在上中学时成绩一般,但涉猎的杂书不少,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也算是班上的智多星吧,郑海生当时很崇拜他。高中毕业后,他没考上大学,去驾校学了汽车驾驶,现在已经是一个民营运输公司的合伙人了。郑海生和他的友谊,从中学一直保持到现在。
第二天晚上,郑海生来到他住的宾馆。一起吃过晚饭后,他们在大堂的休闲茶座又聊了很久。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我国司法系统出了不少知法犯法、贪污受贿的案例,也许是郑海生的职业让他不放心,想从侧面给老朋友敲个警钟——在聊到最近刚发生的一起地级官员贪污受贿的窝案后,他很真诚地对郑海生说:“有信仰的人,在内心深处一定是有所敬畏的。”
郑海生听出来,他是希望自己能上对得起头上顶着的国徽,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中间对得起平民百姓。
“敬畏?敬畏什么?敬畏神灵吗?”郑海生想逗逗他,故意语带讥诮。
“不,是——”友人一脸郑重,用手指指头顶的天空。
“天理?”
“老天爷!神灵!”
郑海生和他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郑海生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
郑海生说:“天理在人心,法理在人间。我是一个法律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无神论者。我不相信任何神灵,但我内心有敬畏。每当我面对飘扬的国旗、庄严的国徽、肃穆的法庭时,我会不由自主端肃我的身心。
如果说人的内心里必须要安放一个神灵的话,那么,这些就是安放在我心中的神灵。就算我心里没有神灵,就算我不是一名办案人员,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人底线,也是我的座右铭。”
听郑海生这么说,他放心了。
他说:“我相信你。”
对了,郑海生的职业是滨海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职务是第七审查调查室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