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上鉤:都市情感騙局深度調查

辦案人如是說:智商越高,一旦犯罪,危害越大!

字體:16+-

女檢察官孫揚與她的同事們近年辦理了多起智能犯罪案件。她告訴我:“智能化犯罪已經代表了21 世紀犯罪的新的趨勢。犯罪主體高學曆化、手段智能化的趨勢已經出現。與傳統的犯罪形態不同,越是像邱敏慧這樣的高智商的人犯罪,危害也就會越大!”

的確,這些罪犯的犯罪方式、手段、社會危害性都有其突出的特點。

由江蘇省鎮江郝氏同胞兄弟一手策劃的通過侵入銀行電腦係統非法獲取26 萬元的犯罪,曾被列為1998 年中國十大罪案之一。此案甫一發生,即引起法學界、犯罪學界、金融界和計算機界的高度重視。與專家們的智慧開玩笑的是,利用高科技智能犯罪的手段仍舊不斷演變翻新,不斷給金融業造成重大損失。比較突出的表現為:利用電腦掃描“克隆”大額匯票或利用作廢的匯票,以給“好處”為誘餌,通過關係人到銀行承兌貼現,牟取巨額資金;巧鑽“聯行”空隙,騙取聯行資金,以高息集資為幌子,非法吸收群眾資金;采取偽造假身份證申辦信用卡,大肆購物消費,惡意透支進行詐騙;利用高息攬儲等手段,拉來存款,再偽造擔保書、承諾函等,將其它單位的資金占為己有,等等。

信息竊取、盜用、欺詐是信息犯罪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如利用偽造信用卡、製作假票據、篡改電腦程序等手段來欺詐錢財,是智能犯罪的常見特征。國外有媒體報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額在1991 年就已經超過了1 億美元。發生在匈亞利境內的信用卡詐騙案,案犯在一個月內僅靠一張複製的信用卡,取款就達1583 次,而且每次都得以成功。國內信用卡詐騙的常見手段是,趁取款人不注意時,竊取取款人的密碼,然後盜用密碼進行取款。在一些地方,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動用了攝像設備,每每總能成功作案。當你用遠遠低於麵額的價錢買到電話磁卡時,你有否想過:你手上拿著的是經罪犯做過手腳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