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大周

第二章

字體:16+-

一、多姓族的周朝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就是在華夏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相互接觸、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國是一個姓氏眾多的國家,周人以少數族群入主中原,統治範圍曾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地區。為有效地控製四方領土,周人以姓、氏、宗、族建禮法製度,分封諸侯,經幾代征伐,百年磨合,終於將不同姓氏的宗族凝聚在了一起,為後世大漢民族的產生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早在商代,商人為有效地控製中原地區,一方麵以法律與王權集中掌握資源,另一方麵通過通婚等方法,與各地諸侯國和藩邦建立起了龐大的姓氏宗族關係;使姓氏宗族、法律與王權相輔相成,成為商王朝統治四方的有效手段。當時,姓氏宗族的含義與今天不同,各自具有相應的含義。

姓是指同祖的血緣集團,氏則是政治性的單位,同時也是姓的分族,宗是宗法製度下,按祖先祭祀的禮儀特權分級的序列,而族是指在同一旗號下的軍事戰鬥單位。在商王朝的王畿以外,是與商王朝保持隸屬、友好或敵對關係的各姓方國。這些方國在卜辭中多稱為方,有三十多個,如周方、羌方、鬼方、土方、召方、盂方、人方等。他們都有不同的姓氏,周為姬姓、羌為薑姓、鬼為魄姓、召為子姓(也可能是姬姓)、人為風姓……由此可見商的政治勢力,仍以“姓”為國家的基礎,其中再分出若幹氏或族。

立國前周國的地位隻是商的附屬,其國家基礎也是以“姓”為紐帶。

牧野克商後,周人為維護其統治,先對商王朝過去的方國進行了一番征伐,以掃除各方國對新興西周政權的威脅。《逸周書·世俘解》是西周時期人留下的記錄,其中說武王在牧野之戰後的第六天,就命召伯等西周將領率軍對商王朝周邊各方國進行了剿伐。到牧野戰後的第四十二天,各將領先後凱旋,獻上了戰俘,俘虜竟然多達幾十萬,這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