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秦天

六、統一王朝的大一統舉措

字體:16+-

雖然在秦國用武力統一六國之前,中華大地已經出現了大一統的發展趨勢,但是,中國曆史上大一統的現實局麵卻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才開始形成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建立起統一的政權,並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一係列措施。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強化統一。從此,“大一統”就由一種觀念變為現實;而“大一統”的觀念,又在新現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秦始皇的大一統舉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1. 確立“皇帝”的至尊稱號

秦王政統一中國後,第一件急著想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新給自己確定一個稱號。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自稱“帝”,企圖與“五帝”並舉,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沒有行通。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過時了,都不足以顯示出自己的尊崇,於是說:“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於是他下令大臣們擬定新的君王稱號。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縮、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嚐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采用“泰皇”頭銜。然而,秦王對此並不滿意。他隻采用了一個“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個“帝”字,將“三皇五帝”的人神尊崇集於一身,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而且反映出一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王政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一是說明了他想表示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二是反映了他覺得僅僅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他還要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