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晉風流

二、王與馬,共天下

字體:16+-

公元317年,晉湣帝被害,西晉滅亡。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於建康即皇帝位,是為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琅琊王司馬覲的兒子,於公元276年出生於洛陽,其15歲襲封為琅琊王。他所建立的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借長江天險和江南富饒的人力物力與中原的十六國對峙,後延續了11帝,共持續了104年。

晉湣帝被害後的次年二月,弘農太守宋哲從北方逃至建康。宋哲帶給司馬睿晉湣帝臨降前的詔書。晉湣帝在詔書中同意了司馬睿代他“統攝萬機”,但對司馬睿稱帝,晉湣帝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要他帶兵北伐,收複故都,為其報仇雪恥。晉湣帝還在詔書中含蓄地表露了對司馬睿坐視危亡不救的怨恚和譴責。

司馬睿讀到詔書後,先是承認自己是罪人,最先他哭著拒絕了下屬要他上尊號的建議。不過,經過一番形式上的謙讓後,他終於接受了晉王的名號,按照魏晉丞相稱王的慣例,“備百官,立宗廟社稷於建康”。公元317年三月丙辰日,司馬睿坐上了皇帝寶座,東晉王朝正式建立。從此,偏居江南一隅的司馬睿政權成為晉王朝的代表。

在登基典禮中,城府極深的司馬睿突然給為他登上帝位立下汗馬功勞的王導出了一道難題,要王導與自己一同坐在禦**。這一提議實在是古今罕見。這就表明,這是皇帝在要求臣下與他同治天下。為什麽會出現這一現象呢?實際上,這與貫穿晉王朝始終的門閥士族勢力惡性膨脹、主弱臣強的現實情況有直接關係。

司馬睿如果沒有士人王導的扶助,是難以立足江東的。早在西晉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司馬睿被任命為安東將軍,揚州都督,鎮守建業。司馬睿剛到江南時,作為來自北方的皇族,他並沒有什麽威信,全賴王導為他出謀劃策。當時在江南,每到三月三日,人們都要到水邊洗濯,除災祛病,叫做“修禊”。那一天,王導讓司馬睿乘坐兩人抬的肩輿,而自己卻和堂兄王敦及其他朝臣騎著駿馬陪伴,表麵上是去看修禊,實際上招搖過市,故意讓人看到司馬睿的尊嚴。一時間建業城外,人山人海,江南名士紛至遝來。眾人看到司馬睿有王導、王敦這樣的名流輔佐,而他自己又顯得謙和有禮,由此眾多士人為司馬睿的風度所感染。司馬睿等回城後,王導向他進諫說:“顧榮和賀循為江南士人的領袖,如果能吸引他們入朝,其他的人也都會歸順。”司馬睿聽後派王導去請二人,顧榮和賀循二人也看到了司馬睿的風采,所以欣然而至。司馬睿任命賀循為吳國內史,顧榮為軍司兼散騎常侍,有了這兩人的帶動,江南江北名士如紀瞻、周、卞壺、劉超、張闓等,皆慕名而來,成為司馬睿的幕賓。司馬睿的力量迅速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