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為三國時的司馬氏家族篡取曹魏政權所建,其建立於公元265年,滅亡於公元316年;其始於武帝司馬炎,終於湣帝司馬鄴,共存在了52個春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短暫的統一王朝。西晉雖為武帝司馬炎所建,但其帝業的基石是由司馬炎的祖父、曹魏政權時期的權臣司馬懿所奠定。
司馬懿,字仲達,於漢靈帝光和二年,即公元179年生於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焦作安樂寨村。
司馬氏家族是河內郡的世家望族,據說其宗族為祝融的後裔,原本並不姓司馬。司馬氏家族的先祖在祝融以後,曆堯、舜、禹及夏、商數代,世代充任夏官。夏官在周代以前是掌管軍政和軍賦的官職,到了西周,周人將夏官一職改稱為“司馬”,由於司馬氏家族功勳顯赫,在周宣王時被恩準以“司馬”這一官名為姓氏,自此才有司馬氏。而司馬氏家族定居河內一事,還要從楚漢時期說起。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方起義勢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當時的趙將司馬印與諸侯共同伐秦,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封司馬印為殷王,“都河內”,從此司馬氏族人便聚居在了河內。
司馬印的第八代後人司馬鈞曾為漢朝征西將軍。司馬鈞的後人多為漢代重臣。司馬鈞子司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馬雋,字元異,任潁川太守;雋子司馬防,字建公,曆任京兆尹、尚書右丞。司馬防有八子,皆有才識,時稱“八達”,他們是長子司馬朗字伯達、次子司馬懿字仲達、三子司馬孚字叔達、四子司馬旭字季達、五子司馬恂字顯達、六子司馬進字惠達、七子司馬通字雅達、八子司馬敏字幼達。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青年時期的司馬懿曾為河內郡上計掾,因他勤於職守而名聲遠揚。東漢末年,黃巾黨人起義,自此天下大亂,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當時的南陽太守楊俊聽說了司馬懿的言行後,覺得司馬懿“為非常之器”。尚書崔琰也常對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談及司馬懿,“你的弟弟聰明且明辨是非,處事平正,果斷獨特,這些都不是你所能企及的啊”。司馬懿娶妻張春華。張春華是溫縣北平皋人,出身世家名門,她為司馬懿生有三子一女,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三子司馬伷和南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