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有王、謝、桓、庾四大家族,這些家族的子弟世代都做高官。王羲之出身於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其叔父就是王導,他與大將軍王敦為叔侄關係。王羲之的祖父王正,任過尚書郎。父親王曠,曾任淮南太守。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首先就是由王曠倡議的。
王羲之自小不善於言辭,並沒有過人之處。他13歲時,去拜見名士周。周一見,就認為王羲之與眾不同。當時流行一道名菜,叫烤牛心。周在滿座賓客前竟首先割下一塊牛心給王羲之吃。作為江北名士領軍人物的周的這一舉動使得賓客們大驚,將敬重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這個13歲的小孩身上。從此,王羲之也就成了名人。
王羲之長大後變得性格爽直,學識豐富,能言善辯,在書法上更是造詣頗深。當時人評論他的書法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的書法是有相當淵源的,他先習鍾繇的書法,七歲的時候拜女書法家衛鑠,也就是衛夫人為師。衛夫人是書法家衛恒的表妹,衛恒擅長草隸書,衛恒的父親衛瓘,也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得到衛夫人親自指導,光臨摹前人的字帖就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他練起字來,吃飯、走路都不放過,沒有紙筆就在身上畫寫,日子久了,衣服都被劃破了。一次,他練字練得把吃飯的時間都給忘了,家人沒辦法,隻好把飯送到了書房裏。可是王羲之練得太投入了,不假思索地抓起糍粑蘸著墨汁,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還吃得有滋有味……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他早就“滿肚子墨水”了!
比這更有意思的是,王羲之長大後的婚事竟然也和書法有關。王羲之的叔叔王導和太尉郗鑒是好朋友。一天,郗鑒對王導說:“我女兒不小了,該給她找個婆家了。我想在你的兒子和侄兒中選一位,你看怎麽樣?”王導知道郗鑒的女兒既漂亮又賢惠,立馬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