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晉風流

六、“ 畫聖”顧愷之

字體:16+-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東晉時期著名的畫家。他出身於江南的士族家庭,祖上先後有多人出仕過孫吳和西晉政權。顧愷之祖父顧毗,字子治,晉康帝時任散騎常侍,後遷光祿卿,顧愷之的父親顧悅之,字君叔,則曆任揚州別駕、尚書右丞。

但顧愷之的仕途並不順利,伴隨著東晉政治的變化而輾轉變動。最初,顧愷之先在桓溫的大司馬府擔任參軍,桓溫死後,桓家舊人各奔東西。顧愷之也轉而依附殷仲堪,任荊州刺史府的參軍。殷仲堪為桓玄所殺,顧愷之又改投到了桓玄的門下。直到晚年,顧愷之才進入朝廷任散騎常侍,不久去世。

顧愷之的官職雖一直不高,但他頗有名氣。當時,人們說顧愷之有三絕,即“癡絕、才絕和畫絕”。所謂癡絕,是說他為人性格率真、通脫,喜歡諧謔,並帶有癡呆的傻氣。才絕和畫絕則是稱讚其詩文與繪畫都已達到了相當的造詣。

關於顧愷之的“癡”,有這樣一件事。一次,顧愷之把一櫥珍存的畫委托給桓玄保存,他知道桓玄性貪,為防止桓玄做手腳,就特意將櫥門封了個嚴嚴實實。而桓玄卻非常狡詐,他並沒有動櫥前的糊題,而是撬開畫櫥的後板,將畫盡數盜走後,重新將畫櫥釘好了。過了一些日子,顧愷之去取畫櫥,發現畫已全部丟失。顧愷之知道是桓玄耍了花樣,可他又不好發火,就風趣地說:“這些畫大約能通靈氣的,都已經修煉成仙,變化而去了。”

顧愷之的文學作品傳世的並不多。能夠反映其文學成就的有《觀濤賦》和《箏賦》。顧愷之的書法也很出色,但他的書跡遺留下來的隻有《女史箴圖》的楷書箴文,實在可惜。顧愷之的成就主要在繪畫藝術上。

顧愷之是至今能夠見到畫跡的我國最早的著名畫家。在我國美術史上,其地位可想而知。顧愷之是晉初著名畫師衛協的弟子,在大約20歲的時候,就已經因繪畫而出名。興寧時期,瓦棺寺初建,僧眾們求名士們打刹注疏。邀請有影響的士大夫們來寺內鳴鍾擊鼓,為佛寺揚名,捐款數額皆不足10萬錢,而顧愷之卻提筆注疏百萬錢。大家都知道他很窮,卻又不知道顧愷之的真實想法。到勾疏的時候,顧愷之選中寺內一殿,要求僧眾空出一壁歸他處理。他閉門一個多月,畫得維摩居士像一幅,但卻沒有點睛。顧愷之對僧眾講:“我點好眼睛後,你們打開殿門。第一日來觀看的人,每人交錢10萬;第二日每人5萬;第三日隨便給錢。”僧眾打開殿門後,畫像光彩照人,一殿生輝,參觀者擁擠不動,結果當天就收錢百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