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聖賢的君王身旁總是有一個得力的宰相在輔佐。
貞觀四年(630),即唐太宗李世民稱帝第四年,房玄齡被提升為尚書左仆射,行使宰相職權,在其後的近20年中,他一直連任,直至70歲病逝。
任職期間,房玄齡至忠至勤,成績卓著,堪稱能相。史書上寫道:“任總百司(總管政府中的各個衙門),日日夜夜地、謹慎虔誠地處理各類問題,盡心竭力,不讓一件事辦得不合理。”
選拔人才,房玄齡十分謹慎。唐太宗曾經說過:“任免官吏是一件不可閃失的事,用對了一君子,就有許多君子慕名而來;若用一小人,許多小人也就會鑽營附和而來。”在這一點上,房玄齡對唐太宗極其讚賞。
他知人善任,常向唐太宗推薦人才,委以重任。太子李治的府中有一位太子右衛率(主管太子的安全保衛),名叫李大亮,房玄齡很器重他,說他為人耿直,有西漢忠臣王陵、周勃的氣節,可以委以重任。不久,李大亮就被任命為房玄齡的副手。房玄齡在用人方麵,既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責備,做到揚長避短。但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他也寧缺毋濫,絕不做濫竽充數之事。如管理財政申報開支的部門,很長時間沒有人選,但房玄齡認為這個部門關係到“天下利害”,是“民力所係”的地方,“寧虛其位,而不以與人”。他這樣做,有時會招致別人說閑話,評論他在授權方麵十分吝嗇。但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對於個人的聲譽,從不計較。
對於朝廷上的一些瑣事,他事事一概過問,不僅定期審查吏治、司法的得失優劣,甚至連宮室的營造、武庫裏的存儲數目,他都要一一過問。
史書說他“事無巨細,鹹當留意”,其認真負責的精神,著實古今罕見。
在對李世民的進諫方麵,他也做得很好,雖未能像魏徵那樣屢屢犯顏直諫,但也能坦率地陳述自己的意思。其實,魏徵對他也是很佩服的——魏徵曾經說過,在事必躬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方麵,自己比不上房玄齡。一次,唐太宗忽然問左右大臣說:“自古開國的皇帝,把皇位傳給了子孫,為什麽經常出現變亂呢?”房玄齡直率地說:“那都是因為皇上寵愛子孫,而子孫生長深宮,自幼過慣了富貴的生活,不知人間疾苦,不懂國家安危,不能磨煉意誌、增長才幹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