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軍隊抓住這個機會,派兵進攻史朝義。史朝義眼看唐軍節節勝利,一步步逼近洛陽,無奈之中隻好把他的數萬精兵全部調出,在洛陽城郊擺下了陣勢,與唐軍決戰。唐軍幾次衝擊,都沒有成功。鎮西節度使馬璘決定親自出擊,突破敵陣。他獨自一個人馳上前去,猶如猛虎下山,左衝右突,東砍西殺,把敵人殺得東倒西歪,終於把敵陣衝開一個缺口,唐軍大隊人馬跟著奔騰而下,像山洪一樣席卷了過去,把叛軍殺得哭爹喊娘,狼狽不堪,爭先恐後地逃命。唐軍收複了洛陽,史朝義帶著剩下的幾百名騎兵逃回了叛軍的老窩範陽。留守範陽的叛軍將領和士兵,逐漸得也向朝廷投降。最後,史朝義身邊隻剩下幾名騎兵,他帶了這幾名騎兵,想往北逃到奚和契丹的部落去。唐軍窮追不舍,史朝義最終走投無路,在一個叫溫泉柵的樹林中上吊自殺。唐軍把他的腦袋割下來,送到長安。
將近八年的安史之亂,最終以唐王朝的勝利而告終。
點 評
“安史之亂”經過八年時間終於被平定。
叛亂雖然平定了,可是,安祿山、史思明帶頭搞起來的分裂、割據勢力,不但沒有消滅,反而惡性膨脹起來。在後期消滅叛軍的過程中,很多新的割據勢力又冒出來,為唐王朝的統治又一次埋下了隱患。在之後的一百多年中,唐王朝一直受這種勢力的擾亂和破壞,沒有辦法擺脫。
唐王朝的另一個大的隱患就是宦官當權,這是唐朝後期急需解決而遲遲解決不了的問題,爭權奪利成了當時政治生活的主題。
這兩大問題一直困擾著唐王朝此後的統治者,政治的混亂給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在這種情況下,又一次戰爭——農民起義爆發了,這都是後話。但從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了,但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長期困擾著唐王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