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天唐

二、一代明君的業績

字體:16+-

李世民從秦王到皇帝,伴隨著隋王朝的土崩瓦解,整個過程波瀾壯闊。年輕的李世民經受了血與火的莊嚴洗禮和生與死的殘酷考驗。在風雲變幻的曆史舞台上,他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這些經曆為他以後的文治武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唐太宗即位之時,中央政權的基礎還不十分穩固。當時,災荒連年,百姓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唐太宗作為新的統治者,用什麽思想指導治理國家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為此,他發動群眾獻計獻策。唐太宗深刻總結了隋煬帝的倒行逆施激起人民反抗鬥爭的曆史教訓,提出了著名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政治觀點。在這種愛民、惠民思想指導下,製定了一係列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人民衣食有餘的方針政策。

史載當時“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民康物阜”“鬥米不過四五錢”“民物蕃息”“號稱太平”。這個時期是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

(一)休養生息,安撫農業

唐太宗特別重視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他盡量少修或不修宮殿,修複洛陽宮殿的工程也一再推遲,其他建造也較少,避免勞民傷財。他全麵推行均田製,招撫流離失所的逃亡農民,給他們土地,鼓勵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為解決耕地不足的問題,他一再縮減囿苑占地麵積,以增加農民耕地。隋朝曾在洛陽建過一座方圓120多裏的上林苑,唐太宗即位後,下令改為農田。貞觀十一年(637),洛陽遭受了水災,唐太宗又將明德宮的花圃及飛山宮的囿苑分給了洛陽附近的受災百姓。由於均田製得到貫徹、推行,貞觀年間的農民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複和發展。唐太宗本來患有“氣疾”,住房地勢偏低,夏季暑熱,常常犯病。大臣們勸他重建高樓深苑,他嫌勞民傷財,沒有同意。這些,為休養生息、社會安定創造了條件。皇帝以身作則、勤儉治國的精神,上行下效,蔚然成風,對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唐太宗還盡量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戰爭,以緊縮軍費開支。直到貞觀十八年(644)發兵出征高麗以前,基本上沒有發動過不必要的戰爭。這一政策對於農民專心從事農業生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