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天唐

五、盛唐霓裳

字體:16+-

唐朝的服飾在世界曆史上也聞名遐邇。在上海召開的第九屆APCE會議上,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同誌和世界各國領導人共同穿上唐裝照的合影,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引起了熱烈討論,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唐朝的服飾的生命力。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曆史上十分開放的時代,這時的文化一方麵繼承了中國的傳統,另一方麵又積極吸收海外的先進文化,不斷更新發展。唐朝的染織技術也是如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波斯的織法與技術並加以改進,使染織藝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使當時的服飾大放異彩,在中國染織史上出現了黃金時代。唐代紡織品的種類很多,主要有絹、綾、錦、羅、布、紗、綺、褐等。每種紡織品都按質量好壞劃分很多等級,如布分九等,絹分八等。就綾而言,按等級分有獨窠文綾、瑞綾、雙窠細綾、白編綾、獨窠司馬綾等。錦按等級分則有大張錦、軟端錦、透背錦、長形白錦、半臂錦、雜色錦等。唐朝的紗與前代相比,更加稀疏,織製精巧。當時貴族婦女生活奢侈,她們的服裝多是用細紗製成。當時唐朝詩人把長安的羅比做天空的雲彩,有記載的就有李商隱的著名詩句“萬裏雲羅一雁飛”,形象生動的描繪了當時羅的發展狀況。

唐代服飾的大發展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印染工藝的進步,印染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三大染,即夾纈(有花紋的絲織品)、蠟纈、絞纈。夾纈,就是用兩塊鏤花板把要染的物品夾起來,然後逐漸上色;上完色之後,再把鏤花板拿掉,便在織物上露出被鏤花板蓋住而沒有上色的白色鏤花。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很快在盛唐時流傳開來。這樣做出來的織物被用於婦女披巾、衣裙,有時還用於屏風裝飾。蠟纈,其實就是蠟染,它是利用蠟不容易被染色的原理,在織物上先用蠟畫出圖樣,然後染色,染完後再用熱水煮織物,使蠟脫落,露出白色圖樣。這樣製作的染品上有冰裂紋效果,十分好看,唐代時期也用於服裝和屏風裝飾。絞纈,即紮染,是用繩將布紮成花紋,紮緊後染色,紮結部分采取措施防止染上顏色,形成白色花紋,並有染暈的獨特效果。這種方法製作簡便,樸素大方,變化豐富,有朦朧之美,是民間常用的裝飾手法。到了五代十國,絞纈織物已經成為當時統治階級最時髦的服裝。唐代刺繡也很發達,做工精致,色彩華麗,主要用於服飾,為唐朝服飾的發展也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