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時代

三、王夫之與《船山遺書》

字體:16+-

王夫之(1619—1692),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字而農,號薑齋、夕堂,別號雙髻外史,一瓢道人,更名壺,湖南衡陽人。

崇禎十五年(1642年),王夫之曾中舉人。明亡後,他在衡山舉義兵抗清。兵敗後退居肇慶,任南明永曆政權行人司行人,後隱退,輾轉於湖南、廣東一帶,最後居住在衡陽的石船山,從事著述,學者稱為船

山先生。

王夫之對經、史、詩、文、詞都有很深的造詣,論詩強調“以意為主”,反對“求形模,求比擬,求詞采,求故實”“立門庭與依旁門庭”。在藝術上,強調情與景在“神理湊合時自然拾得”。文兼擅騷、賦、駢、散,不染明代七子摹仿,公安浮滑,竟陵纖仄之習。詞芳菲纏綿,風格遒勁,往往衝破音律限製。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自成體係,他批判了“萬法唯心”“有生於無”以及程朱“理在器先”“心外無物”的觀點,提出了“虛空皆器”“理在器中”,肯定“天下唯器而已”“無其器則無道”,具有樸素的唯物主

義思想。

王夫之一生著作有100多種,後人合編為《船山遺書》,其中主要有《薑齋文集》《薑齋詩集》《鼓棹初二集》《蕭湘怨詞》《周易外傳》《老子衍》《莊子通》《讀通鑒論》等。

點 評

清初三先生的學術思想,使當時中國思想文化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黃宗羲的“民主”“工商皆本”思想,顧炎武的“塑造國民性”思想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由於清朝統治者是從一種相對落後的文明之地入主中原文化發達地區,中國已經腐朽的君主專製思想對他們來說,還是新事物。因此,這些對君主專製進行批判、超越的思想隻能被打入了冷宮。這樣的文化悲劇在300年以後的今天,才叫人體會到了它們對於我們民族文化發展的延滯,實在令人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