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哈蘭姆第一次拿起他那瓶發生了變化的鎢時,彼得·拉蒙特才剛剛兩歲。25歲時,拉蒙特博士一畢業,就加入了一號電子通道實驗室,同時他還在大學物理係任職。
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非常令人滿意的成就。比起後來建立的眾多實驗室,一號電子通道實驗室不算非常突出,但卻堪稱它們的鼻祖。以它為基礎的還有近幾十年間發展起來的、對整個星球至關重要的那一係列科學技術。以前從來沒有什麽大規模的科技進步,能夠如此迅速徹底地發揮作用,為什麽這些技術就可以呢?因為它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它就像聖誕老人的禮物,又像是無所不能的阿拉丁神燈。
拉蒙特本來是想要從事最為高深的理論研究,所以選擇了這項工作。但很快,他發現自己迷上了電子通道那了不起的發展曆程。從來都沒有一個真正懂得它理論原理的人(雖然誰也不敢說能把它吃透),對它進行過完整的闡述,也從來沒有人能夠向大眾解釋它的複雜性。固然哈蘭姆博士本人曾經為公眾媒體寫過一些文章,但那些文章並不能構成一部前後關聯、邏輯清晰的發展史——而這正是拉蒙特渴望能夠做到的。
他從哈蘭姆的文章開始著手,還找了一些公開發表的回憶性文章——可以稱之為官方文件——裏麵描述了哈蘭姆作出的令世界為之震動的論斷,以及他所謂的“偉大發現”(這幾個字往往都是黑體的)。
隨後,當拉蒙特的幻想破滅以後,他開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問題在他的腦海裏逐漸形成——哈蘭姆偉大的論斷究竟是不是出自他本人。論斷是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而自從那次會議之後,對電子通道的研究才真正開始。然而要查到那次會議的細節性內容非常難,會議的錄音記錄則更是無處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