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這本小說撰寫於1964至1968年間,並於1968年7月出版,剛好在電影版發行之後不久。我在《2001:遺失的世界》中曾經提到,小說和電影是同時進行,並且相互回饋。因此我經常會有奇特的經驗,就是看過先前版本拍出的毛片之後,再回來修改故事的劇情——雖然很刺激,但用這種方式寫小說成本可相當高。
因此,這部小說和電影之間的聯係比一般的同類情況更緊密,但也有一些不小的差異。在小說裏麵,發現號宇宙飛船的目的地是土星最神秘的衛星——土衛八伊阿珀托斯。前往土星必須經過木星:發現號先飛近木星,利用其巨大的重力場產生所謂的“彈弓效應”,將宇宙飛船沿著第二段旅程方向加速。1979年旅行者號探測器就是使用這個操作模式,首度詳細探測太陽係外圍的巨大行星。
不過,在電影裏麵,導演庫布裏克很有技巧地安排人類和巨石板在木星的衛星群中做第三次接觸,而將土星從劇本中完全刪除。但後來另一位導演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在其影片《宇宙靜悄悄》(Slient Running)中,則運用其擅長的攝影技巧,拍出了有環狀結構的土星。
回顧20世紀60年代中期,沒有人會想到探測土衛的行動僅是十五年後的事,而不必拖到21世紀。同時,也沒有人想過,那邊的世界竟是如此神奇——當然,我們相信將來有一天,一定會有更出人意料的發現,遠遠超越兩艘旅行者號的成果。當初我在撰寫《2001》的時候,即使用最高倍的望遠鏡觀察,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都隻是小小的光點,但現在,它們都自成一個世界,其中,木衛一還是太陽係中火山活動最劇烈的星球。
大致說來,電影和小說中的描述跟這些新發現頗為符合:將電影裏木星的一連串畫麵與旅行者號攝影機所拍攝的畫麵相比較,其相似程度令人拍案叫絕。當然,今天假如要撰寫有關木星的情節,必須將1979年的探測結果一並考慮才行。如今,木星的眾衛星已經不再是未知領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