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地球之歌

04 警鍾響起

字體:16+-

地球的第一聲喪鍾響起時,周圍無人聆聽,就連發現了這個致命事實的科學家,當時都沒留意——那會兒,他們正身處地底,在科羅拉多州的一處廢棄金礦中開展實驗。

這是一次勇敢的實驗,在20世紀中葉以前都是無法想象的。人類在發現中微子之後,馬上就意識到自己擁有了一扇觀測宇宙的全新窗口:這種新物質的穿透力如此強大,能夠像光線透過玻璃一般輕易地穿過行星,既然如此,我們自然就可以用它來觀測一切恒星的內部結構。

尤其是太陽。當時,天文學家相信自己已經理解了太陽內部的活動:核反應為這具熔爐提供能源,並最終養育了地上萬物。在日心的巨大壓力和溫度之下,氫聚變成氦,這個過程伴隨著一係列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還順便製造了一批副產品,那就是中微子。

一旦離開了出生地,這些中微子就以光速向外逃逸。對它們而言,擋在前麵的萬億噸物質不過是一縷青煙,壓根兒構不成障礙。僅僅兩秒之後,它們就脫離太陽的束縛,向著茫茫宇宙進發,沿途無論有多少恒星、多少行星,大多數中微子都能躲開所謂“固態”物質的攔截,一直飛奔到時間的盡頭。

太陽發射出的一小股粒子流在八分鍾後拂過地球表麵,而其中的又一小股被科羅拉多的科學家攔截。他們將設備埋在了超過一公裏深的地下,這樣就使一切穿透力不強的輻射被地層阻擋,以確保最終截獲的一定是少數來自太陽心髒的信使。在給這些中微子計數之後,科學家就能對太陽的內核展開詳細研究。而在此之前,任何一個哲學家都能輕易證明,那裏是人類的觀察或推理永遠無法觸及的領域。

實驗成功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被偵測到了。問題是,它們的數量太少了。被這架巨大儀器捕獲到的中微子,在數量上比理論預期少了三到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