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案侦办组

三、结束也是开始

字体:16+-

到2016年年底,公安部组织的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的九起目标案件中,有七起取得了重大突破。

另外两起案件,并没有停止侦办。

正如关鹤鸣在行动开始时说的那样:“只要拿起来,就不会放下。只要案子不破,就没有终止期。”

由于朱会磊的优异表现,关鹤鸣有意把他调到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工作。

朱会磊说,他会“认真考虑”。

他约罗牧青吃了顿晚饭,轻描淡写地说:“明天我就回去了。”

罗牧青很随意地问:“关局不是建议你留在北京吗?”

“你呢?你愿意我留下吗?”朱会磊真的想问这一句,但他问不出口。

他知道,罗牧青还没有走出李海遥的影子。

“我先回去吧。基层案子多,历练的机会也多。我更喜欢在基层。”他偷偷地看着她的表情。哪怕她只是皱一下眉,只有一个惋惜的表情,他都会留下,但他没有捕捉到。

人海茫茫,不是每一次相遇都能产生奇迹。两个人跨越千山万水相遇,也可能不是为了爱情。朱会磊想到这里,遗憾地笑了笑。

“明天几点的车?我去送你。”罗牧青说。

“不用了,谁都别去,最怕这种场面。”朱会磊调侃地笑着,眼睛里含着泪花。

把罗牧青送到她家楼下,朱会磊说:“新的一年开始了,祝你快乐!”

“你也是!”罗牧青真诚地说。对于朱会磊,她充满了感激。

目送她走进楼门后,朱会磊买了第二天下午3点的高铁票。

2017年1月5日上午,他去公安部刑侦局向关鹤鸣和邱实辞行。

关鹤鸣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来,就告诉我。”

朱会磊道:“关局,谢谢您!我会永远记住跟您一起战斗的日子。”

邱实执意要送他,朱会磊坚决不让。

两个人一起吃了午饭。

邱实说:“这次行动,部领导很满意,决定给我们九案侦办组成员请功。关局帮你、我和罗牧青都请了功,他自己什么也不要。”

朱会磊竖着大拇指说:“关局……”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聊着这一路的辛酸与收获,两个人不由得泪眼蒙眬。

在三十年的警察生涯中,关鹤鸣破过的大案要案数不胜数,但相对于他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他得到的奖章却很少很少。

在关鹤鸣的理念中,破案就是警察的天职,无须褒奖。

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他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昼夜明暗,所以活得简单而通透。

下午两点半,朱会磊来到高铁站候车室,低头刷着朋友圈,心里想着罗牧青。

要不要再给她发一条信息?

还是算了吧。

他在心里自问自答。

两点45分,进站闸机开了。

朱会磊站起身,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罗牧青。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过去,兴奋地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你怎么在这儿?也是这趟车吗?”

罗牧青淡淡地笑着说:“不是,我去湖州小南庄。”

她曾对李海遥说过:“最爱的是你最爱的地方。”过去,那是愿望。现在,这是承诺。小南庄是李海遥的归处,那里有他最后的温存。

爱是接纳,是懂得。

在相爱的人眼里,他不是最好,而是恰好。

爱情可以永恒在时间的无涯里,即使永不相见,浓情也不会冲淡。

罗牧青看着朱会磊进了站,朝他的方向挥了挥手。她给他的只能是祝福。

他想回头,但没有。

因为他哭了,他哭的样子不会太帅。

在小南庄的紫藤树下,罗牧青把李海遥的诀别信拍成照片,发给了关鹤鸣:“关局,这是他的意愿,此案可以结了。”

收到信息,关鹤鸣略加思索,回复:“心安是归处。保重。”

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几次开场和落幕。每次开场都应懂得珍惜,因为落幕的时候,可能来不及好好地告别。

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自2017年起,全国各省、市、区公安机关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破获了一大批积压多年的重案。

2020年6月,海阳“9?30”案件告破。2019年,随着检验设备的升级和微量DNA检验技术的提升,“9?30”案件迎来了曙光。技术人员从所剩不多的检材中成功做出了DNA细分数据,大大提升了比中概率。根据九案侦办组划定的范围,辽阜省公安厅和海阳市公安局强力推进,精准布控,终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九案中的第八起得以成功侦破。

正如九案侦办组分析的那样,该案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作案时不到四十岁,有盗窃前科。案发当天,他们持自制枪支和炸药,趁被害人张一静带孩子回家开门之际闯了进去,实施了抢劫。由于准备并不充分,导致案件升级,嫌疑人难以把控局面,最终杀人灭口。

而九案中最后一起案件的真相,也必将在中国刑警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大白于天下。

因为,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对人民负责,对公安事业负责,这是中国刑警最朴素的初心和最坚定的信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