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一日,早上六點四十分。天很冷,特別是當一個人即將被行刑隊槍決之時,更顯得寒氣逼人。
在福爾·迪夫裏堡的庭院中,一根行刑柱插在冰冷的礫石地裏。法國空軍中校讓-馬裏耶·巴斯蒂安-蒂裏站在柱子前,雙手被綁在柱子後麵。他凝視著二十米開外麵對著他的那隊士兵,眼中的疑惑慢慢消退。
黑布蒙上了他的眼睛,截斷了這最後時刻的陽光。他用一隻腳蹭了蹭腳下的礫石,略微舒緩了一下緊張的情緒。士兵們將子彈推入槍膛,拉上槍栓。在二十支來複槍拉開槍栓的哢嗒聲中,牧師的禱文顯得十分虛弱無力。
院牆外,一輛貝利埃特大卡車正鳴著喇叭,想要穿過前麵交叉路上一堆駛向市中心的小型車輛。喇叭聲剛好蓋住了行刑隊長官的“瞄準”口令。槍聲響起,這座正在蘇醒的城市卻連一點漣漪都沒被激起,甚至還不如空中鴿子拍翅膀的聲音維持得長久。喇叭聲慢慢消散了,那致命一槍的聲音也漸漸消弭在院牆外逐漸喧騰的交通噪聲裏。
這個軍官是“秘密軍組織”殺手組的負責人,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刺殺法國總統。他的死亡原本被認為是一種終結——隨著他的死亡,謀刺總統的活動也應該就此結束了。然而,命運就是喜歡嘲弄人,實際上,它卻恰恰標誌了一個新的開始。要解釋這一點,必須首先回頭看看,為什麽在這個三月的早晨,在巴黎城外軍事監獄的院子裏,吊起了一具被打成篩子的屍體。
這一天是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在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裏,即使已經是晚上七點,氣溫仍然有二十三度。整個城市都熱得冒汗,巴黎人把抱怨個沒完的老婆和哇哇叫的孩子塞進車裏,去鄉間度周末了。
太陽終於沉落到巴黎宮牆的後麵,長長的影子穿過院落,帶來了令人舒適的涼爽。此時,有那麽幾個人正等在巴黎城外。他們決定,有一個人必須死,他就是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