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者並沒有順理成章地讓菜穗子回歸浪漫主義傳統,就像他以往所做的那樣,這也是小說得以超越前作,成為堀辰雄最成熟作品的根本原因。菜穗子是一個搖擺型的人物,也因此,她身上擁有比她的母親和同伴更多的現代感——對死的向往與對生的渴望在她的身上不再是統一的,並且最終也沒能達到統一。這是《起風了》所沒有的主題。比起菜穗子的分裂,“我”和節子的生命韻律一直是和諧的,精神世界也是統一的,可以說《起風了》在一種理想主義中登頂,但也停駐於此,不再向前。死亡作為終結,成就了一切,也使一切突然停止,這就是浪漫主義的邏輯。它關注的是精神的自我實現,無論是雪萊、拜倫時期的積極浪漫主義,還是19世紀以後在歐洲盛行起來的頹廢浪漫主義,它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在本質上沒有區別,那就是自我應該如何實現,包括道德的實現、自由的實現以及情感的實現。但當這種實現無法再作為一種目的,甚至也不再成為一種可能時,該如何繼續生活下去?或者說,如何不帶著死亡的必然預設生活下去?這就是作者借著菜穗子的處境發出的質問。
一天,菜穗子鑽過圍欄,在草坪上走了很遠。差不多走到牧場正中央的時候,她看見一棵巨大的樹,樹的姿態裏仿佛有種說不清的悲傷,擄奪了她的心。恰巧有成群的牛馬在原野的盡頭吃草,於是菜穗子小心避著那些牛馬,決定盡可能走近那棵大樹看個究竟。越走越近,菜穗子漸漸發現,這棵不知道是什麽名字的樹從根部分成兩杈,一邊還生著一簇簇的綠葉,另一邊的枝杈卻已完全枯死,看上去十分淒苦。菜穗子看看枝繁葉茂的樹梢,樹葉在風中搖曳閃光。她又看了看另一邊枯弱得讓人心疼的枝杈,心想:“想來,我也是這樣活著的啊。一半的我已經枯萎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