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雪回忆录的第三部分是在她家中找到的。
之前的第一部分由她主动留给罗忠平和童维嘉两位刑警,内容为程丽秋被冒名顶替后的生活以及与冒名者杜娟的微妙友谊;第二部分在宋光明的工地宿舍被发现,重点记述了陈芳雪与他的爱恨冲突以及对龙诚和杜传宗的复仇。
所有人都相信,拿到手的两部分应该不是回忆录的全部。陈芳雪被刺伤住院后,专案组随即拿到搜查令,很快在她公寓的书桌抽屉里找到了回忆录的剩余部分,此外还有四张珍藏的照片。
第一张是两个年轻女孩的合影,背景是中州市火车站。其中一个正是陈芳雪,另一个显然是十二年前悲惨溺死的无名女。
第二张还是两个女孩,拍摄于夜间的嘉年华游乐场。其中一个还是陈芳雪,另一个换成了杜娟。
第三张来自熟悉的南山市儿童福利院,“程老师”抱着小孟珂面向镜头,大人孩子都笑容灿烂。
第四张是一场追悼会的全景,死者名叫董海燕,原西原县实验中学的副校长。红笔圈出悼念人群中一个青年,经放大辨认正是程立军。
前三张照片没什么好说的,第四张却有力印证了回忆录中陈芳雪的记述。杜传宗已掌握程立军敲诈勒索甚至杀人的事实,并以此威胁陈芳雪杀掉程立军。
杜传宗又是怎么知晓程立军的动作并拍下照片的呢?答案不久也揭晓了:南山市公安局检查了自杀老民警的笔记本电脑,发现他与杜传宗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邮件联系,也一直在杜传宗的指挥下反跟踪。2003年他目睹程立军撞死了副校长,但杜传宗命令他不要声张。
“老罗,你算是给他们年轻人好好上了一课呀!不管怎么说,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下面就是补充证据,让年轻人多跑跑腿,你就休息休息,想想怎么撬开宋光明和陈芳雪的嘴……”
案情分析会上,白队紧锁多日的眉头明显舒展不少。发现的第三部分回忆录比前两段都长,其中详细交代了她设局除掉龙诚和杜传宗的手段,还有之后与钱主任分手、生子以及进入福利院并最后杀掉弟弟程立军的全过程。几桩谋杀的手法与罗忠平的推测基本吻合,大家纷纷赞叹老刑警的本事,可罗忠平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哦,还有,技术组的同志找到了宋光明使用的秘密邮箱,证实他确实与杜传宗有联系,程立军的照片就是杜传宗给的,”白队补充道,“杜传宗很明显想借刀杀人,只是宋光明能上当也挺让人意外的。”
童维嘉将打印出来的邮件记录递给师傅,罗忠平翻了翻,敏锐的目光扫过众人,问大家看过了回忆录,有没有什么问题?所有人面面相觑,都说内容翔实清楚,下一步就是找到足够的证据……老刑警摆摆手,说有一个根本性问题还没解决。
“你们谁能告诉我,在陈芳雪的回忆录里,她为什么要坚持使用第二人称?”
罗忠平不是第一次提出人称的问题了。童维嘉记得一个多月前在芙蓉湖边,他就对回忆录的人称问题耿耿于怀。当时自己同师傅有过讨论,在警校上学时老师做过总结,犯罪嫌疑人故意透露信息,无外乎几种目的:要么干扰办案,散播误导信息;要么故意挑衅,满足挑战公权力的快感;要么诉说自己的冤屈,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此外还有个别案例中嫌疑人精神分裂,半个人负责犯罪半个人负责忏悔……
然而陈芳雪的回忆录,似乎与上述几种情形都不吻合。首先,她肯定没有精神分裂;其次,如果想诉冤的话应该找报社媒体才对;最后,文字中也没有丝毫挑衅的意味……所以她是想传递虚假线索,误导办案方向吗?
当时只拿到回忆录的第一部分,因此怀疑陈芳雪的目的很可能是故意误导警方调查;然而随着后面两部分内容的相继被发现,误导一说站不住脚了,她在文中完全没有回避自己的谋杀行为,从动机到手段,都写得清清楚楚,简直就像自己的认罪书或供认状——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些谋杀都是“你”干的,而不是“我”……
罗忠平提出的疑问让所有人陷入迷茫。有人说多半是陈芳雪故弄玄虚,也有人说可能她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有人说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反正能证实几桩案子都是她做的就行……
白队头大如斗,问罗忠平有什么想法,老刑警让童维嘉将之前对宋光明的审讯录像再放一遍。大家聚精会神地从头看到尾,却仍然一头雾水。他又让徒弟重放宋光明在最后爆发怒喊的画面——
“那你为什么要杀人?!”
“我杀的不是人,是鬼!她是比杜传宗和龙诚隐藏还深的鬼!!我被她骗了,你们也被她骗了,所有人都被她骗了!!”
“我们所有人都被陈芳雪骗了,她骗了我们什么呢?”罗忠平一字一顿地说,“她不是人,是鬼……这话究竟什么意思呢?”
白队皱眉:“我们之前讨论过啊。他觉得陈芳雪堕落了,从人堕落成了鬼……”
“宋光明的重点,陈芳雪显然不是堕落,而是欺骗!”童维嘉站起来大声说,“他真正的意思是,陈芳雪是鬼,程丽秋是人!!所以他说杀的是鬼,不是人!”
所有人更糊涂了……只有老刑警微笑着看向徒弟,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他跑去南山调查程立军的死因,又跑去找程丽秋的母亲韩彩凤,因为他有了一个无比惊恐的怀疑,而这个怀疑最终被证实,彻底颠覆了他坚守多年的理想,让他变成了最大的笑话!所以他必须杀了陈芳雪!”年轻的女刑警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眼中烁烁放光,“这个发现就是,陈芳雪并不是当年受冤被顶替的程丽秋!”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被童维嘉的话震惊了。她看向师傅,罗忠平颔首而笑,显然这也是他所想的。
几秒钟的寂静后,会议室炸开了锅。质疑的声音排山倒海般涌来。
陈芳雪不是程丽秋?怎么可能呢,她不是程丽秋还能是谁?她不是程丽秋,那真正的程丽秋在哪里?
陈芳雪不是程丽秋,那她辛辛苦苦复仇做什么?她和杜传宗无冤无仇,为什么要痛下杀手?
陈芳雪不是程丽秋,她为什么还要努力变为程丽秋?冒充程丽秋对她有什么好处?
陈芳雪不是程丽秋,她写的洋洋洒洒几万字算怎么回事?难道她在编故事?
白队用力拍了半天桌子,好不容易让大家安静下来。他代表大家问童维嘉,你的意思是十二年前芙蓉湖溺死的无名女才是程丽秋?童维嘉点头说正是。白队问能否通过指纹或DNA证明,童维嘉说很难。程丽秋本身就是孤儿,她在九河湾村的老家又被水库淹没了,没留下任何可用的指纹或DNA样本。
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考问她童年和少年的经历,比如初中班主任叫什么,高中教室在几层楼……白队哭笑不得,陈芳雪处于失忆状态,就算说不出也证明不了什么。又有人提出喊她的老乡或同学来辨认,罗忠平却甩出两张照片,一张是陈芳雪,一张是解剖台上的无名女死者,大家看了后都安静下来。童维嘉说,之前九河湾村的支书老邵就辨认过,以失败告终;而且同学十多年没见,走在大街上多半都对面不相识了,这种辨认结果能有多大意义?
只有至亲之人的辨认才有意义,但程丽秋的弟弟程立军已死,而养母韩彩凤双目失明。
最后有人忍不住了,质问为什么要相信宋光明的胡言乱语,为了多活两天,他说不定在故意扰乱侦查方向!陈芳雪就是程丽秋,程丽秋就是陈芳雪,这是之前所有案情分析的基础,推翻这一点就等于全部推倒重来,一定要慎重!
这种声音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白队也忍不住点头。众人的视线再次投向罗忠平,老刑警咳嗽两声站起来,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
“回到原点,我们当初为什么认定陈芳雪就是程丽秋呢?”
众人七嘴八舌。最有代表性的回答是,如果陈芳雪不是程丽秋,她何必这么拼命去奋斗、去抗争,为赢回“程丽秋”的身份而不惜一切呢?
“没错,我跟大家一样,起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恰恰这里有个疑点,我们对陈芳雪的印象,大半来自她自己写的回忆录。她的受辱、她的不甘、她的抗争……但这就回到了我刚才的问题,她的回忆录,为什么要别扭地使用第二人称呢?”
除了童维嘉,会议桌前的所有人面面相觑。
“我替师傅说吧,”童维嘉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写上“你”,一个写上“我”。
“回忆录中的‘你’,显然写的是陈芳雪自己的经历,有多少夸张杜撰成分先不提。从十二年前的除夕夜,到认识冒牌货‘程丽秋’,也就是杜传宗的女儿杜娟,再到她和宋光明的爱情,再到她后面的坎坷经历……这些全部是‘你’。但令人疑惑的是,文中还有数次‘我’的出现。如果‘你’是陈芳雪自己的话,‘我’又是谁呢?
“仔细观察,‘我’正面出现的地方,都在十二年前的除夕夜之前。火车站相遇,吃饭加聊天,而那个除夕夜之后,‘我’便不见了踪影。因此可以推断,‘我’就是十二年前死去的无名女孩。
“当然,死人是不会写回忆录的,更何况死人也没有经历后面这些事。这样的行文给作者带来了不少麻烦,比如在除夕夜之后不得不提到女死者时,用‘我’就不合适了,所以她不得不用‘你朋友’‘那个冤魂’这样的虚指代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你’和‘我’的关系。
“下面的问题就是,陈芳雪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别扭的写法呢?她一定有她的目的!而要找到她的目的,就必须回归文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这个‘你’一直在为了赢回‘程丽秋’的身份而努力,但文中却很少提到‘程丽秋’在老家的过往,这多少有些反常……就好比你的女朋友被人抢走了,你在思考怎么抢回她的同时,也肯定会想你们在一起时有多么甜蜜……”
“不对!”一名同志反驳道,“回忆录里说到不少她跟弟弟程立军的童年往事!”
“可这些往事都是围绕程立军的,而不是程丽秋自己,因此要么是程丽秋告诉陈芳雪的,要么是后来程立军自己亲口说的……总之,程丽秋自己的童年故事几乎没有出现,而唯一的一次还露出了马脚……回忆录中说自己取名叫‘程丽秋’是因为出生在秋天,但村支书老邵明白无误地交代,‘丽秋’两个字来自捡到她时身上小褂上绣的字。养母韩彩凤并没有向孩子隐瞒身世,因此‘程丽秋’理论上应该知道自己得名的来历,而写回忆录的陈芳雪不知道!”
童维嘉说着,将自己笔记本电脑中几张回忆录的扫描照片投到屏幕上。
“大家看这几句话,都是回忆录中的原文。可能在看第一遍时觉得没什么,但多看两遍,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也就能明白陈芳雪为什么要苦苦成为程丽秋!”
“你想明白了,你确实要为死者偿命,但偿命的方式也有许多种……你决定选择最难的一种。”
“好了好了,要怕死的话,我替你去,反正我的命更不值钱……”
“你答应我的,要替我而活,所以没有资格自己去死……”
“明白了!”刚才提出质疑的那位同志说,“偿命,替死,替活,显而易见在死和活的选择上,‘你’和‘我’两个人交换了身份!死人替活人去死,活人替死人去活,这是她们的约定!也就是说,如果十二年前死的那个是真正的程丽秋,那么活下来的这个就要承袭她的全部,不论是她的身份、理想,还是深仇大恨!”
童维嘉开心地打了个响指。
“没错!陈芳雪就是陈芳雪,她还是原来那只寄居蟹,只是这次换上的壳实在有些特殊,特殊到她已无法再抛弃!”
“我也明白了。”白队也点头说,“虽然回忆录中的所有事客观上不是程丽秋经历的,但既然生者为逝者而活,因此所有故事也可以视作‘程丽秋’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当年替死,真正的程丽秋活了下来,也会经历这些事,因此这便是‘你’的故事。”
“是啊,这就是‘你’的真正用意。”罗忠平开口总结道,“虽然如果真正的程丽秋活下来,故事未必会有同样的走向;但在写作者的角度,陈芳雪的角度,她已努力以‘程丽秋’的样子去活了,她问心无愧。”
“这还解释了另外一个疑点,”另一名同志补充说,“十二年前目睹谋杀后,陈芳雪为什么不报警?回忆录中解释为害怕被报复,多少有些牵强;但如果她本身的身份就有问题,那就合情合理了!”
又一名同志激动地喊起来:“怪不得她杀程立军可以毫无心理负担,毕竟不是从小相依为命的弟弟!而且程立军知道她是假的,他们的关系很可能不是互帮互助,程立军一直在利用她!而对于宋光明来说,自己一直把她当作误入歧途的程丽秋来拯救,可现在终于发现她不是误入歧途,她本身就是歧途!她玩弄了宋光明的感情和理想,所以宋光明才要杀了她!”
“说得好,陈芳雪就是歧途!……陈芳雪的名字本身也是偷来的,她到底是谁呢?十二年前她到底又目睹了什么?”白队威严的目光扫视众人,“希望在她恢复记忆之前,在座的同志们能告诉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