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詞典

△話份

字體:16+-

本義說過,省城裏的人不喝擂茶,也不懂得紡紗織布,可憐他們家家都沒有布做褲子,一條短褲隻有巴掌大,像婆娘們的騎馬帶子,勒得胯襠痛死人。馬橋人由此十分同情省城裏的人,每次看見我們知青要回城,總是要我們多買點鄉下的土布帶回去,給爹媽多做兩條褲子。

我們覺得十分好笑,說城裏並不缺布,短褲做得小一點,是為了貼身,好看,或者運動的方便。

馬橋人眨眨眼,不大相信。

日子長了,我們發現無論我們如何解釋,也沒法消除本義的訛傳——因為我們沒有話份。“話份”在普通語中幾乎找不到近義詞,卻是馬橋詞匯中特別緊要的詞之一,意指語言權利,或者說在語言總量中占有份額的權利。有話份的人,沒有特殊的標誌和身份,但作為語言的主導者,誰都可以感覺得到他們的存在,感覺得到來自他們隱隱威權的壓力。他們一開口,或者咳一聲,或者甩一個眼色,旁人便住嘴,便洗耳恭聽,即使反對也不敢隨便打斷話頭。這種安靜,是話份最通常的顯示,也是人們對語言集權最為默契最為協同的甘心屈從。相反,一個沒有話份的人,所謂人微言輕,說什麽都是白說,人們不會在乎他說什麽,甚至不會在乎他是否有機會把話說出來。他的言語總是消散在冷漠的荒原,永遠得不到回應。

這種難堪的事多了,一個人要保持開口的信心,甚至要保持自己正常的發聲功能,是不無困難的。鹽早最後幾乎成了一個真正的牛啞啞,就是話份喪失的極端一例。

握有話份的人,他們操縱的話題被眾人追隨,他們的詞語、句式、語氣等等被眾人習用,權利正是在這種語言的繁殖中得以形成,在這種語言的擴張和輻射過程中得以確證和實現。“話份”一詞,道破了權利的語言品格。一個成熟的政權,一個強大的集團,總是擁有自己強大的語言體係,總是伴隨著一係列文牘、會議、禮儀、演說家、典籍、紀念碑、新概念、宣傳口號、藝術作品,甚至新的地名或新的年號等等,以此取得和確立自己在全社會的話份。不能取得話份的強權,不過是一些徒有財力或武力的烏合之眾,像一支又一支殺退過官軍甚至占領過京城的草寇,即便一時得手,也必然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