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

13

字體:16+-

“峽江輪”下行通過“崆嶺灘”時,船長兼領江的鄭水龍格外小心。他站在駕駛艙內,透過前窗玻璃目不轉睛前望大江,引領舵手謹慎駕船。

這“崆嶺灘”在西陵峽秭歸縣境。灘內長石踞其中流,分道南北二槽。南槽亂石錯落,斷絕航路。北槽雖可通航,但有大、二、三珠石斜列航槽,舟行極險。《宜昌府誌》記載:“九裏空嶺之溢,九龍蛇退之奇,灘深湍急,礁石林立,古稱步仞類崤氹,尋丈之內,皆天塹也。”冬春水涸非輕舟不可上下,為川江著名的四大險灘之一。明朝萬曆年間,歸州知事吳守忠曾先後開鑿二、三兩珠石,致使舟行無患,更名為“通嶺”。

鄭水龍深知,這“崆嶺灘”並非暢行無阻,此時正是初秋枯水時節,又是滿載乘客的輪船下行,需格外小心才是,否則會有覆舟之大禍。

此時的鄭水龍那心撲撲碰撞胸壁,一則是格外緊張,二則是他實現了在川江上駕駛自己輪船的宿願。5年前的1917年,英國船長薄藍田在重慶開辦了川江上第一所領航學校,由他親自教授駕駛輪船之法,並擔任主考,兩年後,培養出了川江上第一批有正式執照的領江。鄭水龍就是這第一批通過學習獲得正式執照的領江之一。此時的他指揮著“峽江輪”通過“崆嶺灘”也還是成竹在胸。現今的川江上已經有了較明確的導航標誌。1915年,薄藍田出任長江上遊巡江工司,在其主持下,在川江上設立了28處信號站、7隻標誌船、53處各形指向標、12處水位標尺,還製定了《川江行輪免碰章程》。

水龍是把那《川江行輪免碰章程》背得爛熟的。常跑川江有著豐富行船經驗又經過正規學習的他能不成竹在胸麽。“峽江輪”在礁石林立的“崆嶺灘”緩緩穿行,終於駛過險灘,水龍和駕駛艙內的船員們都長出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