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

30

字體:16+-

秋陽懶懶的從隔江相望的赤甲山和白鹽山頂露出臉來,懶懶地拋灑出縷縷光束,把淺藍色的霧靄變成紫紅,繼而把長江北岸的不生草木、密石似鱗、如人袒胛的赤甲山變得有如燃燒的火球,當地人就說赤甲山是火焰山;南岸拔地而起的石灰岩結構的與赤甲山對峙的白鹽山,崖壁高峻,氣勢偉岸,色如白鹽。那晨陽的光束透過輕煙般飄飛的雲霧,灑漏到直插水麵的峭壁上、掛了露珠的植被上,銀光閃閃,煞是誘人。那光束又俯身去親吻這雙峰挾一虹的滾滾長江流水和那水上飛舟,就吻出了晨陽輻照千古絕唱的古雄關夔門。有詩曰:“山肩高聳如人瘦,苔發全無訝爾童。火色漫誇騰上速,日光寵借十分紅。”“玉峰初日白於霜,仿佛鹽堆萬仞岡。潤下隻疑鹹可作,居高偏以淡相忘。”

晨陽懶懶的光束繼之向江北岸的縣城拋灑,向城南門左城上的“清淨庵”拋灑,抹紅了“清淨庵”參天的古柏,高聳的壽岩,這裏便氤氳靄氣一片,有如虛幻仙境。那庵裏的尼姑、和尚們早已經麻利地起床、洗漱,立即灑掃庭除。之後,齊集殿堂念《楞嚴咒》、唱讚子。待唱到一炷香燒完,就去吃素食早飯。而後,便要準備好打供、給韋馱和佛爺供飯、燒香叩頭等諸多事宜。逢單日還要念《密托經》,逢雙日還要頌《懺悔文》。一直要忙到晚上掌燈時分才能休眠。真個是清閑古刹亦非清閑。這“清淨庵”係夔郡古刹之一,是奉節縣城唯一僅存的著名尼姑庵。早年建在城外,清康熙年間經比丘尼發玉培修。嘉慶二十年再次培修。於道光二十四年被洪水淹沒。鹹豐三年心福老和尚報請文縣令核準,將庵由城外江北嘴遷至南門左上今址。同治九年,大水,庵又被淹,心龍老和尚協助住持尼性資化緣重修。民國元年又增修了地母殿。其庵中有碑誌詳記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