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33章

字体:16+-

张少山夜里睡觉有个习惯,不起夜。村里小诊所的康大夫告诉他,男人一过50岁,晚上不起夜是好事,从中医角度讲,说明肾气足,元气充盈,夫妻生活应该很和谐。张少山没好意思说,自己跟麻脸女人的这种事也就是这么回事,有时十天半月来一下,也有时一忙,三两个月也想不起来。这天夜里,张少山起来五六次。村委会本来有个厕所,而且是水厕,但这几天水管坏了,还没顾上修。水厕一坏也就成了旱厕,天又热,方便之后不能冲,气味太大。这一夜,张少山每次起来就索性绕到房后,在下坡儿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早晨起来之后,感觉头还有些发懵,也是昨晚刚生了一肚子气,觉着心里憋闷。

这时,西金旺村委会的会计金喜来了。

张少山看看他,知道有事。

果然,金喜说,马镇长正等着,让你过去一下。

张少山问,去河那边?

金喜说,是啊。

张少山想了想,马镇长的家就在西金旺,肯定是早晨还没去镇里,所以等在西金旺的村委会,有事要跟自己商量。于是笑笑说,打个电话就行了,干吗还跑一趟。

金喜也笑了,说,马镇长说了,过来请你,显得郑重一点儿。

张少山一听这话头儿,立刻警觉起来,看来八成是又让自己给西金旺做什么事。但既然来叫自己,又是马镇长让过来的,也就不好再说别的,只得硬着头皮跟过河来。

果然,马镇长正等在西金旺的村委会,金永年也在。张少山进来,马镇长先让他坐下,然后问,饲料厂着火的事,处理得怎么样了。张少山知道,马镇长这回指不定又要给自己安排什么事,索性就把村里这些日子的事,怎么忙,怎么乱,都详详细细一样一样地说了一遍。饲料厂的生产本来已经走上正轨,虽然还在生产粗饲料的阶段,但已经在为下一步做准备,正打算进新设备,可就在这时突然着了这一把火,所有的事只能先停下来了。幸好当初建厂时投了保,挽回大部分损失,可生产又得重新安排。前些天刚到县里的农光饲料公司去了一趟。当初饲料厂刚建时,徐副县长曾让县扶贫办的谢主任帮着联系过这个公司,而且这个公司也曾是东金旺的对口帮扶单位,所以人家派来个刘技术员,给了很大帮助。这次又去跟谢主任说了一下。谢主任一听出了这样的事,亲自跟着到农光公司去了一趟,和他们商量,尽量扶持一下,帮饲料厂尽早恢复生产。最近在他们的帮扶下,总算度过了难关,但要正式恢复生产恐怕还得些日子。马镇长听了说,这是个教训,管理企业,也是一门学问,你还得跟这个金茂根强调一下,以后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建全起来,安全生产的这根弦绝对不能放松。张少山又叹口气,眼下饲料厂这边也就是尽快复产,问题是二泉的养猪场。

马镇长问,养猪场怎么了?

张少山说,二泉的养猪场当初刚建时,镇里为他办了扶贫贷款,猪场办起来以后,为防备后面还有意外情况,这笔贷款也就没敢全用,手里还留了一部分。后来茂根的饲料厂建起来,养猪场的饲料也就一直从这边进,由村委会担保,饲料款先欠着,等将来养猪场的生猪出栏以后,再一块儿结算。现在突然发生了这样的事,饲料厂一停产,二泉猪场的饲料也就断了,只好先用现金在外面进。这段时间,在县扶贫办的协调下,县里的农光公司暂时也以赊欠的方式为二泉的养猪场提供饲料,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茂根的饲料厂什么时候能正式复产还说不定,二泉的猪场一旦断了饲料,每天40张嘴都等着吃,而且现在眼看着这些猪越长越大,食量也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再不赶快解决,后面的麻烦就更大了。

张少山对马镇长说的这些,确实有些虚张声势,意思是眼下自己这边已经焦头烂额,抽不出一点精力再管别的事。但危机也确实存在。二泉猪场的这些猪,这时都已长到一百多斤,而且一头比一头结实,40头年轻力壮的猪,正都是如狼似虎的饭量,一天就得吃掉将近二百斤饲料,真要耗上一个月,确实是个大麻烦。马镇长了解张少山,知道他又在耍滑头。不过他说的这些情况,心里当然也有数,于是对张少山说,昨天镇里开会,在会上还说到这件事,吴书记的意思是,现在东金旺已经起来了,正在发展要劲儿的时候突然遇到这种意外的事,肯定会受影响,不过尽量把损失减到最小,还是不要影响发展的势头,努力想想办法吧,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什么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跟镇里说,我们出面去帮着协调。

马镇长又回头对金永年说,你们两村也要协作,互相帮衬,别总是一头儿的买卖。

金永年赶紧说,是啊,我这边金桐的养猪场,也一直帮衬着呢。

张少山已从马镇长的话里闻出一些味道,接着心里的气就又上来了。心想,这边的金桐帮是帮了,可这话轮不到你金永年说,前些日子又是请你吃饭,又是给你赔礼,求你去跟金桐说个情,可你当时油打滑蹭,推三挡四,现在又在马镇长的面前说这种现成话。

心里这么想着,就故意没看金永年。

马镇长看出张少山的心里还憋着话,就说,别的事以后再说吧。

接着才对张少山说,一大早叫你过来,是有个急事。

张少山知道,马镇长这就要说到正题了。

马镇长还急着去镇里,说话的这一会儿工夫,已经有几个电话打过来,于是对张少山说,咱就简短捷说吧,这回又是办文化节的事。

张少山明白了,没吭声。

马镇长说,镇里昨天刚开了会,现在全镇各村的形势虽然总整向好,但还得再加一把劲。要加劲,就得有抓手。西金旺上次搞的“肥猪节”虽然不成功,但毕竟已成为一个品牌,旗号也打出去了。这次镇里就决定,再搞第二届。马镇长接着又说,这第二届虽是排着上次的第一届,但也不是完全排着,首先,镇里决定,把“肥猪节”这个叫法改一下,叫“幸福拱门文化节”,其次,这一届虽然还在西金坑这边搞,但主办单位是梅姑镇人民政府。

马镇长说完看看张少山,明白了?

张少山嗯一声说,当然明白。

马镇长笑了,看你这意思,好像有情绪啊。

张少山心里的话,不好跟马镇长说出来,眼下自己村里刚起步就乱成这样,又是饲料厂又是养猪场,那边还有一堆养鹌鹑和种槿麻的事顾不上,哪有心思再跑到这边来搞什么“幸福拱门文化节”。但虽然没说出来,他心里想的,马镇长也还是已经看出来,于是正色说,这件事,还是要端正态度,这届文化节看着是在西金旺搞,其实也是咱梅姑镇全镇的事,可以说,每个村都能受益,既然大家都有份儿,也就都得出力。

张少山哼一声说,这不用说,我东金旺当然明白。

这回金永年倒挺低调,坐在旁边,一直一声不吭。

马镇长回头冲他笑着说,在你西金旺办文化节,你是主角儿,怎么反倒这么深沉?

金永年咧咧嘴说,我一直在听,少山他们村眼下正难,再弄这事儿,也难为他了。

张少山在心里哼了一声,暗想,这还算句人话。

马镇长知道张少山是吃软不吃硬,这会儿一见他脸上的神情平缓了,就说,现在说具体的吧,这回接受上次的教训,别再找不靠谱儿的外人,自己人如果没把握的,也尽量别用。

金永年说,干脆说吧,这回再请人,就全仰仗少山了。

马镇长点头说,你这就对了,有啥说啥么。然后又把脸转向张少山,大家都知道,你师父是天津著名的老艺人,德高望重,这回办这文化节,就由你来负责请人吧。

张少山这才听出来,看来自己来之前,马镇长和金永年已经商量过了。

马镇长又说,现在东金旺也已开始发展养殖业,还办了饲料厂,以后宣传也就别再分什么西边东边,都是一回事,影响造出去,对大家都好。又冲张少山说,你东金旺的人鬼点子多,这方面的人才也多,回去让大伙儿一块儿想想,再为这回的文化节想个吉祥物儿。

张少山知道,这事看来推是推不掉了。但想了想,有些话还是得说在前头,省得后面再犯矫情,担责任还在其次,别认为自己成心。于是对马镇长说,说来说去不就是开幕式吗,我师父现在已经快80岁了,身体也不太好,老话说,70不留饭,80不留站,真把他请来,在咱这儿出点意外,不好交待,况且人家眼下在天津的茶馆儿园子都是商业演出,就算我师父答应帮这忙,也不可能拉一伙人来撑起一台开幕式的节目,要搞,这个班底还得靠咱自己,可我这边现在正乱,茂根和二泉都忙各自的事,根本顾不上,这回这祸是金尾巴惹的,出事以后,他觉着没脸在村里呆了,一跺脚跑天津去了,他的响器班儿也就散了。

张少山虽没明说,可绕来绕去地还是把困难都摆出来。

马镇长明白,张少山虽然说的是实情,其实也在讨价还价,于是干脆明确说,你至少要做两件事,一是负责请天津的演员,而且一定要请胡老先生出面,如果他来有困难,咱这边想办法,可以派车去接,还可以找个人专门负责照顾他,二是想一个合适的吉祥物。

马镇长说完,不等张少山再说别的,就匆匆去镇里了。

张少山又坐了一下,觉得跟金永年说话有些不尴不尬,也就告辞出来了。金永年一边往外送着说,我听说了,你这一阵忙得够呛,唉,村长就这样,不好当啊。

张少山说,我这个村长不好当,你可不一样,看着挺滋润。

金永年说,哪儿啊,驴粪球儿,也就是表面光。

张少山听出来,金永年这样说,其实是在解释过去的事。于是大度地说,放心吧,话我是该怎么说怎么说,可真到事儿上,该怎么干,我还是怎么干。

说完一笑,就转身朝河边的渡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