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35章

字体:16+-

张少山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人都会犯错误,但有两种错误不能犯,一是低级的错误,二是不该犯的错误。张少山意识到,自己这回犯的错误,这两条都占了。

张少山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别管什么事,如果不答应说不答应的,只要答应了,怎么答应的就怎么办。这次马镇长说了,要在西金旺这边搞第二届“幸福拱门文化节”,张少山本来没心思管这事。但既然那天已经应了,就还得硬着头皮办。可这就像打牌,张少山回来再想,才意识到,眼下自己的手里已经没什么牌了。金尾巴在茂根的饲料厂闯了这场祸,自己觉着没脸再见村里人,一跺脚跑到天津去了。他这一走,响器班儿的这伙人也就树倒猢狲散了。马镇长在文艺方面毕竟是外行,如果按他提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次,自己去请师父胡天雷,当然没问题,让师父帮着找演员,带几个能压住台的硬磕节目过来,应该也没问题,但请来的节目只是请来的节目,不可能这一整台的节目都指望人家,班底还得自己攒。说白了,只能是自己搭台,请人家唱戏,不可能让人家来帮你搭这台。金尾巴响器班儿的这伙人别看平时在村里闹得人心烦,可现在缺了这堆狗肉,还真成不了席了。二泉肯定不行。一是他现在没这心思,二来响器班儿的这伙人虽然都怵他,可真让他把这伙人攒到一块儿,也没人听他的。不能不承认,这个金尾巴虽然整天一点正文儿没有,可他的组织能力一般人还真比不了;茂根就更不行了,如果有二泉,让他跟着配合,当个帮手还行,他一个人根本顶不起这样一场事。这时,张少山才真有点儿后悔了,当时就不该答应马镇长。如果现在再说出这些困难,马镇长肯定认为,是自己回来之后盘算着不合适,又故意不想干了。

现在要干,只有一个办法,还得把这个班底攒起来。

这时张少山想起来,骆家湾那边还有一个响器班儿。这次的这个第二届“幸福拱门文化节”虽然是在西金旺搞,但真正的主办单位是镇政府,况且马镇长已明确说了,要把这文化节打造成一个品牌,真正宣传的不光是西金旺的肥猪,各村都有份儿,各种产业也都可以参与进来。既然如此,当然也有骆家湾的事。如果这样,把这个响器班儿弄过来也就名正言顺了。有了骆家湾的这伙响器班儿当班底,也就可以把东金旺的这帮散兵游勇重新聚到一块儿,这样师父胡天雷再从天津带几个节目过来,这一台节目也就撑起来了。

张少山这一想,心里也就有底了。

张少山知道,骆家湾这伙响器班儿的班主叫骆玉鸣,外号叫骆胡子。当初在外村的红白事上曾见过几次,也留了他的电话。这个上午找出电话,就给他打过去。骆胡子接电话时显然正在一个白事上,电话的背景声音正呜呜哇哇地吹。听着像是出来接的电话,一听是张少山,在电话里哦了一声,大概名字听着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张少山这才说,自己是东金旺的村主任,有个事,想跟他当面商量一下。骆胡子说,有啥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张少山说,电话里说不清。

又说,这事儿挺大,还是当面说。

骆胡子一听是大事儿,想想说,这样吧,今天下午,在张伍村东头儿,有一堂喜事,我在那儿,你一来就看见了,我在那儿等你。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下午,张少山来到张伍村。张伍村的村主任张大成就住东头,但没去惊动他,寻着声音直接来到办喜事的这户人家。往里面一扒头,骆胡子立刻出来了。两个人来到院子外面,张少山说,你正在事儿上,就长话短说,西金旺曾办过一个“肥猪节”,你听说过吗。

骆胡子说,你就说吧。

张少山说,那是第一届,这回要办第二届。

骆胡子听了,哦了一声。

张少山又说,这回,想让你们来做这个班底。

骆胡子问,大概啥时候?

张少山说,眼下正筹备,具体时间定下来,我再告诉你。

骆胡子瞄一眼张少山,问,杵头儿,怎么挡?

张少山一听愣了愣。骆胡子说的这是一句江湖上的行话,意思是,这个活儿给多少钱。张少山当年跟师父学相声时,曾听师父提到过,否则一般人还真不懂。但骆胡子这一问,还真把张少山问住了。自己本来想的是,从天津请来的演员,就算没多有少,也总得给人家一些劳务,自己人吃顿饭也就算了,大不了象征性地给一点交通费,也就这意思。这时犹豫了一下,就说,这回这事儿是这样,看着是西金旺办这文化节,其实真正的主办单位是镇政府。骆胡子立刻打断说,我不管是哪儿主办,我这个响器班儿是商业运作,从乐器到人吃马喂,没拿过村委会一分钱,也从来不要镇里的补贴,说白了,我这十几个人,是指这个吃饭。

说着又看一眼张少山,你可以去问骆大鞋,我这响器班儿是怎么回事,他最清楚。

骆胡子说的骆大鞋,是骆家湾的村主任,因为平时总爱趿拉着一双大胶皮鞋,说这样穿着舒服,人们就给他取了这么个外号。张少山在镇里开会时,经常跟骆大鞋见面,关系很熟,但当然不会为这事儿去问他。于是想了想,说,你说杵头儿的事,我主不了,回去问问吧。说完就扭头走了,走了几步又站住,回头说,不过这事儿甭想置,肯定嗨不了。

骆胡子一愣,张少山已经走了。

张少山最后说的也是一句行话,意思是甭想指着这事挣钱,肯定不会多。

张少山这样对骆胡子说,也就等于把底交待了,活儿就是这么个活儿,爱来不来。但回来的路上再想,也就打定主意了,既然这样,这个骆胡子就是答应来,也不能再要他们了。其实张少山对这个骆胡子的印象并不好。张少山从小跟着师父胡天雷学相声,当年师父和那几个相声演员在村里时,他们之间聊天,张少山也经常在旁边听,说话都很正常,并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师父曾对张少山说过,江湖上的这些行话,也叫“春点”,都是旧社会的艺人留下来的,他们当年这样说话,也是被逼无奈,只是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行业内的事。现在早已用不着这些了,所以张嘴闭嘴再说这种话,也叫“调侃儿”,反倒让人瞧不起,用行里人的话说,叫“一嘴的炉灰渣子”。这个骆胡子说到底也就是个拴响器班儿的,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这一套,平时到哪儿,也是一身的江湖气。张少山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回又找错人了。幸好现在及时刹车,否则文化节这天真把这伙人弄来了,如果有什么地方让他们不满意,这个骆胡子真敢给你撂了,看他说话这意思,这种事他不是干不出来。

这一想,也就意识到,看来这次的事,只能依靠师父这边了。

张少山憋了一肚子气,一回村,先到二泉的养猪场来。

这时,二泉养的这40头猪都已长到一百大几十斤了。当初猪舍刚建时,本来挺宽绰,现在再看,每个栏里都显得满满当当了。二泉伺候这40头猪,已经越来越忙不过来,还不光是忙不过来,毕竟右手还不太方便,也就越来越吃力。张少山已劝过他几次,还是再找几个帮手。但找帮手就得又多一笔工钱,二泉舍不得,就一直咬着牙自己干。张少山进来时,二泉正穿着胶靴冲猪栏。回头一见张少山,就问,您来时,碰见金桐养猪场的人了吗?

张少山一愣问,金桐的猪场来人了?

二泉这才告诉张少山,就在刚才,金桐猪场的人过来了,说那边的饲料进多了,仓库放不下,眼看就要到雨季了,又怕让雨水泡了,所以过来问问,这边需要不需要,如果需要,就给这边弄过来一些。二泉一听,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立刻说,当然需要。但想了想又说,可眼下,不能马上结算。来的人一听就说,金桐场长说了,饲料款先不急,现在是你帮我们解决困难,这些饲料如果找地方存放,也得花钱,给这边拉来还省了一笔存放费。

二泉兴奋地对张少山说,你看,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吗。

张少山本来心里挺憋闷,这时一听也高兴了,立刻说,这可真是好事,赶紧去拉来吧!

二泉说,已经说好了,他们明天就给送过来。

张少山又问,地方找好了?

二泉说,找好了,当初建猪场时,不是有个小库房吗,我已经收拾出来了。

张少山这时一兴奋,心里就有些感慨。本来这个下午去找那骆家湾的骆胡子,弄得心里挺烦,现在看来,好事儿坏事儿都是搭着来的,这也叫阴阳平衡。二泉的养猪场,现在这些猪正都噌噌地长,食量一天比一天大,偏在这时饲料又成了问题。上午刚接到县扶贫办谢主任的电话,还催促这边尽快想办法。谢主任说,现在县里的这个农光生物饲料公司扶贫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给这边解决暂时的困难还可以,长了就不行了,所以还得赶紧想个解决办法。张少山放下电话还在心里盘算,眼下距离茂根的饲料厂复产还得有一段时间,如果县里的这个饲料企业不能提供饲料了,这中间就会有一段空档。在这段空档里,养猪场的饲料怎么解决?现在有了金桐这边的饲料,问题一下就全都迎刃而解了。

这一想,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

这时二泉说,还有个事。

张少山问,啥事?

二泉笑笑说,刚才那边来的人看了,咱有几头猪,已经要**了。

张少山一听立刻说,这更是大好事啊,如同添人进口,可是喜事啊!

二泉也点头说,是啊。

二泉告诉张少山,这个下午,金桐猪场来的人把这40头猪都看了一下,说,有几头母猪马上就要**了。来的人说,那边可以提供配种的公猪。说完,看出二泉有为难的意思,就说,金桐场长说过,第一次提供种猪,就算她猪场提供猪仔的后续服务,可以免费。

张少山一听瞪起眼问,有这事?

二泉说,他们让我明天就过去,商量种猪的事。

张少山想想说,我跟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