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根遇到两件事,一件是高兴的事,另一件是堵心的事。
其实堵心的事也不是真堵心,只能说有些失落。当初牛大衍教授介绍来的这个叫施小莲的实习女生,本来一直在饲料厂干得很好。茂根觉得这女孩儿不光文静,也朴实。一般情况下,女孩儿文静是文静,朴实是朴实,这两种性格虽不矛盾,但也不是一种类型。可这个施小莲却偏偏是这两种性格兼备,既文静,又朴实,这一来给人的感觉也就更好,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踏实。茂根起初并没太注意这个女孩儿,只是安排她协助生产调度,因为牛教授事先交待了,也就尽量给她安排好生活,特意在厂里收拾了一间宿舍,虽然不大,但挺干净。这个施小莲平时不太爱交往,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后来有一次,茂根带她去县城办事,路上一边开着车聊天,才知道,她下班后关在屋里就是看书。茂根有些好奇,问她都看什么书。施小莲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建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专门培养为脱贫致富创办各种产业的“带头人”,她托朋友找了一套这方面的培训教材,每天看的就是这些书。茂根一听就笑了,说,你可是农林大学的代培生啊,给他们编这种教材还差不多,怎么也看这东西?施小莲很认真地说,这些教材上讲的,跟在大学里学的不是一回事,大学里学的是书本知识,这教材上讲的都是经验,而且是拿到实际中就能用上的经验。
茂根问,这不是一回事吗?
施小莲说,知识是知识,经验是经验,当然不是一回事。
茂根看她一眼,心里还是不太明白,但又不好再说。
施小莲说,有了经验,可以在当致富带头人的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学知识,可如果光有知识,不一定能当致富带头人,知识当然很重要,可实践经验同样重要。她一边说着就笑了,比如您吧,您现在在村里,其实就是一个致富带头人,可您也没上过大学啊,我上大学了,又怎么样呢,只学了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是也得来您这里实习吗。
也就从这一次,茂根发现,这施小莲确实不是个一般的女孩儿。
茂根一开始并没想过跟这个施小莲怎么样,只是觉着和她聊天挺开心。饲料厂每天有无穷无尽的杂事,经常把茂根的脑袋里搞得像灌满浆糊,黏黏糊糊又晕头转向。但施小莲偶尔过来,说完工作的事,再顺便聊几句别的,茂根顿时就觉得脑袋里像被一股清水冲开了,也清爽了。施小莲的性格也随和,跟茂根聊天时,如果见他手头没事,感觉愿意跟自己说话,就多说几句,看他忙,也就赶紧走了。这样渐渐地,茂根一觉得累了,就找个由头,把施小莲叫过来聊一会儿。但茂根毕竟在外面跑过几年,各种事都明白,所以跟施小莲的关系,分寸也就拿捏得很好。这种事当然是随缘,不能强求,不过茂根能感觉到,施小莲也愿意跟自己说话,所以也就明白,这件事如果就这样下去,应该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
但就在这时,事情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天一早,施小莲来找茂根,说,自己的实习期满了,应该回去了。其实茂根的心里一直算着,知道施小雨的实习该结束了,也正想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只是还没找到机会。
这时就问,后面怎么想。
其实茂根这样问,已经给施小莲留了余地,如果她说,就想留在饲料厂工作,也就等于表明了对另一件事的态度。但施小莲说,现在学校那边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这边的实习期也满了,后面打算回迁安,已经想好了,准备回去办一个生物农业的企业。茂根听了一下愣住了,没料到施小莲会这么说。但再想,她不这样说又能怎么说呢?如果她想回去创业,就算真对自己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留在这里,这两件事注定是不能兼顾的。于是只好笑笑说,好啊,你这样的女孩儿,优秀,又有思想,到哪儿都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来。
施小莲说,您过奖了,我一定努力。
茂根又说,将来如果有事要我帮忙,只管说话。
于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施小莲就这样冒雨走了。茂根亲自开车把她送到长途汽车站。给她买了些在路上吃的东西,看着她上了车。施小莲只是冲他笑笑,汽车就开走了。
茂根正失落,就又遇到一件高兴的事,
这天上午,牛大衍教授突然打来电话,说要带几个人到茂根的“金旺潭饲料厂”考察一下。具体考察什么,牛大衍没说,只说是来一天,而且不用厂里招待,也不要惊动村里,他们自带干粮,考察完立刻就走。茂根一听就说,就算饲料厂不招待,午饭总要在村里吃,已经到了这儿,总不能让你们自己啃干粮。牛大衍一听就在电话里笑了,说,我们到哪儿都是这样,一吃饭就得说话,一说话就要耽误时间,这一来工作的劲头也就懈了,所以到哪儿都是一鼓作气。又说,你不用过意不去,最关键的是把事情做了,况且以后有的是机会。
茂根还要再说话,那边已经把电话挂了。
第二天,牛大衍一行就开车过来了。牛大衍介绍,一块儿来的这几个人,有他在学院的同事,也有他的学生。茂根事先已跟张少山打了招呼,也把牛大衍在电话里的意思说了。张少山一听,是天津搞畜牧专业的大学教授要来饲料厂考察,就说,人家这趟来,肯定是对咱有利的事,不过这样也好,既然他们不想耽误时间,咱就两便,你给他们把话带过去,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如果需要村里配合什么,只管说,咱一定尽全力配合。这时,茂根一见牛大衍,就先把村长张少山的意思说了。牛大衍一听连连点头说,这样好,这样就好。
然后,就来到厂里。
牛大衍一行在饲料厂看得很细,从生产设备,到生产环境,一直到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最后又从厂里出来,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牛大衍的几个学生有的在本子上记录,有的用手机拍照。然后,又来到梅姑河边考察了两岸的环境,在河里取了水样。
牛大衍忙完没说什么,就带着人回去了。
当天晚上,张少山来找茂根,问他这一天考察得咋样。茂根始终也没闹明白,牛大衍这次带人来考察,究竟要干什么。这时就把白天考察的内容跟张少山说了一下,又说,甭管他们这次考察是什么目的,看样子,对咱饲料厂和周围的环境都挺满意。
张少山一听说,这就行,还是那句话,肯定是对咱有利的事。
几天以后的一个上午,牛大衍给茂根打来电话,问他这两天有没有时间。茂根一听立刻说,有时间,饲料厂的事都可以安排开,如果有事,随时都行。
牛大衍说,那就明天吧,你到我这儿来一趟。
茂根问,去学校?
牛大衍说,就来学校吧。
茂根看看时间,才上午十点左右,就说,我如果现在过去,下午之前就能到。
牛大衍笑了,说,没这么急。
又想了想,说,也行,那就今天过来吧。
茂根立刻把厂里的事安排了一下,就动身往天津赶。
来到天津已是下午两点多钟。茂根也顾不上吃饭,赶紧来到农林大学。牛大衍正等在畜牧学院,一见他来了,领到旁边的一个会客室。茂根这一路跑得口干舌燥,但虽然心里急,又不好急着问是什么事。牛大衍先去拿了一瓶饮料,拧开递给他,然后才说,他有一个科研团队,正搞几个项目,现在计划建一个实验室,一直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次去茂根的饲料厂考察了,觉得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合适,回来跟学院领导商量了一下,领导也觉得可行。牛大衍说,如果茂根也同意,这个事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把这实验室建起来,第二步,等建起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后面再搞成一个集实验和实习的基地,以后有学生实习,也可以来这个饲料厂。茂根一听差点儿蹦起来,连声说,好啊好啊,这可太好了!
牛大衍也笑了,说,我估计,你肯定高兴。
茂根说,岂止是高兴,简直是求之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