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夏

第5章

字體:16+-

張少山決定把二泉叫回來,是已經有了想法。

這次從鎮裏開會回來,張少山沒像往常又把全村人召到一塊兒開會。以往的經驗證明,開這種會沒任何意義。張少山比算的都準,如果自己在會上說,這回各家都要打起精神,一共還有不到兩年,咱得趕上河那邊的西金旺。底下立刻就會有人問,非得趕上他們幹啥?你告訴他,就是要掙錢,要致富。他就又會問,掙錢致富幹啥?你告訴他,掙錢了,致富了,就能過上好日子了。他立刻就會說,現在的日子就挺好嘛,餓不著,也累不著,實在不行了國家還有“兩不愁三保障”,像西金旺那麽苦扒苦業,缺心眼兒的人才那麽幹呢!

張少山知道,村裏肯定有人會這麽說,而且說這話的人還不在少數。過去的老話講,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可現在已不是算計的事了,是打得起精神打不起精神的事,說一句到家的話,如果打不起精神,就算守著萬貫家財也照樣受窮。說來說去,國家的政策再好,過日子也得先說有心氣兒,一沒心氣兒就完了,還別說窮日子,就是好好兒的日子也得過窮了。張少山剛在馬鎮長那裏學了個新名詞兒,叫“內生動力”。

馬鎮長在會上說,要想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也很關鍵。

張少山把自己關在村委會尋思了幾天,就把思路捋清了。要想實現自己這次在聯席會上放出去的話,在這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趕上西金旺,簡單說,在提升全村人內生動力的同時,還要發揮東金旺自己的優勢。東金旺的優勢說文詞兒,叫“文藝”,其實也就是吹拉彈唱。

張少山看著高高大大,像個爺們兒坯子,其實身上也有這方麵的基因。張少山的太爺叫金錫林,當年是在天津拴戲班兒的,當然撐不起大台麵兒,隻是個評戲小班兒,平時自己也登台。小戲班兒唱戲不容易,進不了大園子,就是在一些小園子也經常受人擠兌,隻能在天津和唐山之間來回跑,插著人家園子的空兒唱。那時評戲叫“大口兒落子”,也叫“蹦蹦兒戲”,行當也不全,叫“三小戲”,隻有“小旦”,“小生”和“小花臉”。張少山的太爺拴班兒是後來的事,再早的本功是唱“小花臉”。自己拴班兒以後,因為扮相還行,趕上角兒不湊手,自己也串小生。再後來連年打仗,兵荒馬亂,唱戲的最怕世道不太平,戲班兒也就散了。張少山的太爺這些年幹這行也幹傷心了,一咬牙把戲班兒的班底賣了,就回東金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