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山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老丈人叫张二迷糊,其实并不迷糊。不光不迷糊,真到事儿上,脑子还异常清楚。几天前,张少山从镇里回来跟他交待,镇政府要把他的“梅姑彩画”申报县级非遗项目,而且是徐副县长提议的,县文旅局主动给镇里打来电话,催着赶快把材料报上去,看样子批下来的可能性很大。张少山让张二迷糊抓紧准备材料,然后就把一张纸交给他,说,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在这纸上记着,按这个准备就行了。
让张少山没想到的是,张二迷糊当天就把材料都准备齐了。张少山看了看,基本没问题,只让他又补充了一点相关的背景材料,第二天上午就给镇文化站送来了。老周把这些材料仔细看了一遍,抬头问张少山,这是你老丈人准备的?
张少山说,是啊。
老周摇头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张少山问,怎么?
老周说,他不光准备的细,还都是裉节儿,可以说要啥他就准备啥了。
张少山笑了,说,自己的事儿,他当然上心啊。
老周嗯一声说,你这话也对,也不对。
张少山问,哪儿不对?
老周说,这回要是申遗成功,可就不光是他自己的事了。
张少山从文化站出来,又到马镇长的办公室来扒个头儿。马镇长正坐在桌前看一个材料,抬头一见张少山,立刻招手说,你来得正好,正要找你呢,你倒自己送上门儿来了!
张少山一听马镇长这话头儿不对,进来说,咋啦,又有啥事要拿我是问啊?
马镇长说,还真有事。
说着让张少山在自己跟前的椅子上坐下,问,这个金满帆,是怎么回事?
张少山听了一愣,眨着眼问,啥怎么回事?
马镇长说,你是跟我故意装傻,还是真不知道我问的是什么?
张少山顿了一下,你是问,他要贷款的事?
马镇长说,对啊,人家要干事,先别说这贷款办得成办不成,你怎么不支持?
张少山的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这事儿传得这么快,镇里这边已经知道了。接着又一咬牙想,肯定是金尾巴这小子跑到镇里来告自己的状了。这一想,心里的一股火儿就又拱上来。这小子出去时间不长,还真长本事了,学会这个了,以后本事再大点儿,是不是还要跑到县里去告状啊?想到这儿,就闷着嗓子哼了一声。
马镇长看出他的心思,扔给他一支烟说,你甭乱猜,听说这个金满帆已经出去半年了,最近刚回来,我还没见过他,是吴书记,前天去县里考察建材市场,偶然听说这事的。
马镇长说完又看看张少山,就笑了,你甭不信,这种事,我能骗你吗。
马镇长对张少山说的吴书记这事,确实是真的。这两年全镇各村的经济都在发展,不光养殖业,也包括种植业,基建材料的用量也就越来越大。吴书记前天上午特意到县城的建材市场去了解行情,这样哪个村再有项目,在成本方面也就心里有数了。海州县城的建材市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过去的规模本来不太大,但这几年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一天比一天大,市场是由需求决定的,规模也就随着发展起来。吴书记那个上午去建材市场,转到一条小街上,这里都是卖塑料膜的。塑料膜分两种,一种是大棚用的厚膜,还一种是做地膜用的薄膜。在一个经营厚膜的摊位上,一个精瘦的年轻人正跟老板砍价儿。这老板是个挺会算计的人,翻来覆去地怎么说,价钱就是下不来,这年轻人也不着急,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划,最后终于把这老板划急了,摆着手不耐烦地说,算了算了,你看哪儿便宜去哪儿吧,你这买卖我不做了。年轻人一听倒乐了,说,你也不用急,俗话说,漫天要价儿,就地还钱,买东西有不划价儿的吗,再说我真没这么多钱,可这膜儿等着用,又非买不可,你以为我愿意跟你这么划啊?费半天劲,累得顺脖子汗流,最后也省不了几个子儿,这不是实在没辙吗?
吴书记在旁边看着有意思,就过来问这年轻人,是哪儿的。
这年轻人说,梅姑镇的。
吴书记一听立刻问,梅姑镇哪村的。
年轻人说,东金旺的。
这个年轻人,就是金尾巴。但金尾巴并不认识吴书记,一见有人跟自己搭话,也是为了诉苦给这摊位老板听,这才说,自己准备搞蔬菜大棚,本来想得挺好,可村长不支持,让他帮着贷款不光不管,还咸的淡的说了一大堆。他说着一晃脑袋,我现在是脾气好了,要搁过去,哼。他这一哼,吴书记就笑着问,搁过去怎么样,你还敢打村长啊?金尾巴眼一瞪说,打他还新鲜?在村里论着,我是他小爷,爷爷打孙子怎么了?打了也就打了!
马镇长说到这儿就笑了,对张少山说,你没挨这小爷打,就认便宜吧。
张少山听到这儿才明白了,敢情金尾巴这回想贷款,是要搞蔬菜大棚。
马镇长说,我听说这事儿也纳闷儿,你张少山不是这种傻人啊,送上门儿的好事儿,要在过去,上赶着让这金满帆干,他都不干,现在人家想干了,你倒不支持了,听说,他这回还带回一个山东章丘的小女朋友,是个种菜能手,如果真能把这蔬菜大棚搞起来,这一下又能带动村里的多少人,现在好了,你反倒把人家逼到对岸的西金旺去了。
张少山这一听,心里又吃了一惊。
马镇长说,当然,手心手背都是肉,对西金旺有利,也是好事,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事儿对西金旺也就是锦上添花,可对你东金旺,就是雪中送炭啊,你说你这事儿办的!
其实,马镇长并没把所有的话都对张少山说出来。他只说,金尾巴的这个事儿,是吴书记去县里考察建材市场时碰到金尾巴,偶然听说的。但这只是前半段,而后半段,金尾巴跑到西金旺去找人入股,这个事儿,马镇长又是怎么知道的呢?不过这时,张少山的脑子已经乱了,他怎么也没想到,金尾巴竟然要搞蔬菜大棚,所以马镇长说话的这个漏洞,他也就并没注意。马镇长知道这事,其实是听金永年说的。金永年那天让金尾巴去找村里的金晓红和金桐,当天下午就听说了,金晓红和金桐都已同意,要在金尾巴的蔬菜大棚入股。金永年这时已经认定,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于是立刻就去村里,跟估摸着应该有心气儿的几户人家说了。果然,这几户一见是村长说的事,前面又已经有金桐和金晓红两家入股,也立刻都痛快地同意了。金永年把这事办妥了,就给金尾巴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这边都有哪几户准备入股,让他尽快过来,直接跟这几家商量具体的事。
然后,又想了想,就来镇里找马镇长。
金永年平时找马镇长,一般从不到家里。马镇长曾说过,他在镇里是副镇长,一回到家,就是个普通村民,归金永年这个村主任领导,所以村里有什么事,也就不要来家里找他,一律到镇里去说。金永年前一天的上午来到镇里,跟马镇长把这事说了。他这样说,也是有几个目的,一是让马镇长知道,自己作为西金旺的村主任,在脱贫致富的工作上不仅只管本村,对东金旺的工作也一样支持。当然,他已想到了,既然金尾巴来找过金丽春,而且金丽春也认为搞蔬菜大棚,这样吸纳大家入股挺好,马镇长回家也就应该听说了。但金尾巴为贷款的事跟张少山吵起来,这一节马镇长肯定不知道,所以他来镇里说,也就等于不动声色地给张少山上了点“眼药儿”。张少山作为一村之长,村里有人要搞蔬菜大棚,这么好的事,且不说这贷款能不能办下来,至少他应该有个态度,怎么能反过来还对人家讽刺打击呢?
金永年来跟马镇长说这事时,马镇长确实已在家里听金丽春说了。但金丽春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说得也不太明白。正想问一问具体情况,这时一听金永年说,才知道,敢情是这么回事。不过马镇长的心里也清楚,金永年和张少山这些年一直别着劲儿,今年搞了这一系列活动,又发生了这些事,两人的关系虽然比过去缓和多了,可平时说话也听得出来,还难免夹枪带棒。所以,金永年这次来镇里说这事,也就不能让张少山知道。马镇长了解张少山,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一旦知道是金永年来告了他的状,肯定又得急。
在这个上午,马镇长并没跟张少山说太多,只是说,既然你事先不知道金满帆要搞蔬菜大棚,也就不知者不怪,但现在知道了,就不能是前面的态度了,回去先了解一下,听听人家的具体想法,够不够贷款的条件是另一回事,至少得先有个态度,一定要支持。
张少山哼一声说,这是肯定的,我也没理由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