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

20

字體:16+-

當時間老人蹣跚著腳步,跨入二十一世紀後,鎮番縣的生態問題到了非常嚴峻的時刻。當年過度開荒,過度打井,對土地毫無顧忌的掠奪所造成的惡果也日益呈現了出來,幹旱缺水,沙漠化日趨嚴重卻越發地困擾著人們。好多土地因沙化嚴重,不得不放棄。再加上祁連山的雪線逐年後退,地表水幾乎斷絕,地下水有的地方的已下降到一百多米,每到春天,沙塵頻起,搞得大半個中國烏煙瘴氣。最北邊的幾個鄉村完全被沙化了,村人無法生活,有本事的,年輕有為的,早就走了,去到外麵求發展去了,剩下的,老的老,少的少,還死守在家裏。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九十年代末就暴露了出來,上級政府部門也很重視,但重視歸重視,從根本上解決不了水的問題,也就解決不了生態問題。一些媒體也為鎮番縣的生態作了呼籲,呼籲的結果是引起了一批批的專家的注意,他們一個個來到了鎮番縣進行考察,考察完了,幾乎發出了同一個聲音,為了節製水土資源,減輕土地壓力,要適當關閉一部分深井,並將沙漠隔離帶退還給沙漠。這一提法,自然與當地政府的發展思路相矛盾,尤其以蘇大相為首的一些老同誌態度更為堅決,說把井關了讓老百姓怎麽辦?我們與天鬥,與地鬥,鬥了幾十年,鬥來鬥去,為的是個什麽?不就是為了生活?水庫斷流了,天上又沒有水,如果再關了井,讓老百姓咋辦,總不讓他大家活活等死吧?

專家隊伍裏中最權威的黃教授不客氣地反駁說,你們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我們還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要按科學辦事。因為水的問題無法解決,加之過去對土地的過度的開發,過度的放牧,人口的增加,地下的水的不加控製的攫取,必然導致荒漠化。如果現在還不加以製止,隻能加劇荒漠化的進程。過去的觀念是人進沙退,沙進人退。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人進,必然要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造成更大的沙化。人退,也未必就是沙進,也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選擇。生活不下去了,怎麽辦?就移民,移出一部分人,把荒山讓給荒山,把沙漠讓給沙漠,這樣才能減輕土地的負荷,有可能達到相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