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獨享

閑話《何文秀》

字體:16+-

年輕的越劇尹派男小生趙誌剛曾經以他的一出《何文秀》風靡了上海觀眾,傾倒了香港諸界,如今他帶著他的《何文秀》越長江而涉黃河,進京獻演了。

《何文秀》劇情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時悲時喜、時緩時緊,加之尹派的唱腔似軟語切切,細雨潤物,做工又牽情動懷,出神入化,總讓你看了夢魂牽繞,難以忘卻。

說到趙誌剛,倒象與《何文秀》三生有緣。1981年國慶節,上海電視台舉辦“越劇中青年演員流派演唱會”,那時趙誌剛還是個鮮為人知的越劇新秀,他唱了一曲《何文秀》中的“桑園訪妻”,頓時掌聲四起,如同一陣春雨,嫩筍破土而出了。1982年,年方二十的趙誌剛首次排演全部《何文秀》,竟一連演了三年一百多場。有的老觀眾連看三、四遍,每每淚濕衣衫。

如今時風講究競爭了,故而研究“成功”之道便也沸揚起來。有人說,成功之理在於天賦、機遇、勤奮、創新。

說到天賦,趙誌剛的天賦究竟高不高呢?長相並不挺拔瀟灑而英氣奪人,瘦瘦小小,一副靦腆的學生樣,總不惹人注意。故而趙誌剛初學戲時還坐過“冷板凳”組演員,少有上場機會。不過趙誌剛有句名言,叫做:“冷板凳”是可以摔掉的。坐冷板凳的時候,心不灰氣不餒,看人家一招一式地動作,聽人家一腔一調地念唱,回去自己暗暗地練。終有一次,A組演員病倒,趙誌剛從容不迫頂上台,讓人折服。

當然趙誌剛有趙誌剛的天賦,他嗓音清亮而甜糯,學唱尹派恰到好處。尹桂芳老師的鼻音很重,聽來象加了一把大提琴的低音“貝司”,十分熨貼。然而學得不好,就象重傷風含混不清了。趙誌剛的鼻音較尹老師輕些,悠悠灑灑,餘韻無限,常常他一句略帶鼻音的拖腔,能一觸即發地引爆一片掌聲。尹派唱腔聲音微帶沙啞,那股繞繞惹惹的糯勁兒便寓在這沙啞之中了。然則稍一過分,又會使人聽不清咬字吐音。趙誌剛卻沙歸沙,啞歸啞,咬字粒粒清爽,四聲陰陽分明,吐字顆顆圓滑穩溜,一字一句妥妥貼貼地清新入耳。你道趙誌剛這番唱功如何得來?一台小小的錄音機從不離身,吃飯、洗衣、睡覺……耳塞時時塞在耳洞裏,直聽得這架錄音機報廢。尹派唱腔大多在中音區,很少高腔與低腔,初學者以為容易。反之,正因為其調音域不廣,看似變化不大,卻要唱出變化,就越發地難了。變化從哪裏來?在於變節奏,節奏如何變?在於把握人物感情的發展脈絡、情緒的低落高漲。趙誌剛妙就妙在他自己練得艱苦,卻讓觀眾聽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