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一、年少輟學,上山下鄉

字體:16+-

一九六五年,我初中畢業了。從小立誌做“好學生”,由小學至初中都是優秀學生的我,居然未能考上高中,卻眼見品學皆劣的同學可以入選,老師同學的訝異自不必說。一九六五年的招生標準諱莫如深,除製定政策者外,無人得知,總之結果常是品學兼優的人考不上中學或大學。但在當年卻無人敢對此質疑,更不可深究。那時我剛滿十六歲,上進、熱情、單純而滿懷理想,但既不能繼續學業,更不可能獲得工作,前途一片迷茫。

這種突然降臨的彷徨為時並不長久,因為早自一九六二年就開始炮製出一部大型曆史劇,在劇中,一代青年被軟硬兼施地拉上舞台,他們出場的第一幕叫作“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句現在看起來似是而非、不知所雲,既籠統又抽象的語錄,那時卻形同聖旨。

成年人對單純的年輕一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年輕人不單要學習、成長,更需要指引,而當年指引像我這樣所謂“出身不好”的青年的是什麽呢?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偉大指示!

我決定相信那句話,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學會相信成年人的話,相信老師的話,領導的話怎能不聽?對前途的彷徨僅僅維持了很短時間,我很快拿定主意,不惜與父母反目,背上三斤重的棉被和簡單的幾件衣服,坐上沒有座位的顛簸卡車,稀裏糊塗地就踏上了那條“坦途”,目的地是三五天車程以遠的窮鄉僻壤——四川東北部那貧瘠的大巴山區。

卡車一行數十輛,紅旗飄飄,歌聲起伏,塵土飛揚,數小時後到了大竹縣城,停下午餐。記得我們一行有數百人之多,場麵很是壯觀,尤其是午餐有足夠的肥豬肉,在物質相當匱乏的一九六五年,這的確令人情緒高昂。大批男女青年聚集參與一個盛會,其熱烈與亢奮之情絕不亞於時下青年獲得免費門票去看流行歌星的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