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群落

字体:16+-

那个春去夏来的清晨,我们翻山越岭十几里路到新辟的地里种玉米。刚开始时还红日当头,晴空万里。忽地一下,阴云密布,天色大变,随即竟下起了瓢泼大雨,正应了那句老话:“山里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这时,岳学柏同学却拿出一块黑板,在上面奋笔疾书:“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以身作则,率领我们继续劳动。大家真的在大雨中劳作不停,转眼间衣裳已经湿透,雨水模糊了双眼。事毕休息的时候,大家才发现有好事者已将黑板上的标语改为:“雨天奋斗,其乐无穷;雨地奋斗,其乐无穷;雨人奋斗,其乐无穷。”

夏天很快过去了,秋天来了,我们辛苦的耕作终于迎来了收获,可还没有熟透的玉米却引来野猪的光顾。一个晚上,野猪横冲直撞进入我们的玉米地,饱餐后只留下一片狼藉。为了保护我们神圣的劳动成果不受侵犯,大家轮流在玉米地旁的窝棚里守夜,敲打竹梆,发出声响,以震慑野猪。男生一人住一个窝棚,女生则是两人住一个窝棚,每个窝棚之间相隔约千米。夜里,我们女生战战兢兢地坐在棚中,手中敲打着竹梆,心里默念着《毛主席语录》给自己壮胆。远处传来野猪的嚎叫,吓得 我们直哆嗦,还相互打气。幸好,男生窝棚里传来的竹梆声,与我们的竹梆声遥相呼应,不但给我们壮胆,还给我们以亲切的鼓励,才使我们有信心驱赶黑夜里野猪带给我们的恐惧。棚外如水的月光,摇曳的松枝,是诗人眼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绝美佳景。而我们却只能忍气吞声于蚊虫的叮咬,委曲求全于睡眠的困扰,提心吊胆于野猪的侵袭。意趣的高下和格调的迥异,真是令我辈汗颜。

最难忘的是大巴山的冬天,大雪封山,到处白茫茫的一片。而衣裳单薄的我们顾不得在屋里生火取暖,却踏着过踝的积雪,到山沟里背茨竹,为来春搭棚建瓦做准备。被冻得气喘吁吁的我,早没了从前读书时对“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向往。不知谁带头唱起了“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我们都齐声而和,顿时歌声响彻山谷,大家无不热泪盈眶。那白雪覆盖的松树也在我们豪迈的歌声中,阵阵颤抖,抖落满树的珠玉。

在当时,艰苦劳动后,能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菜汤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慰问。但是这一基本的要求也不尽能满足。由于物质的严重匮乏,当时十八九岁正值长身体的我们,都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很多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比如很多女同学半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行一次“例假”。

钱钟书曾说过:“受**的时候,你只知道她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我们,怀着对理想的无比崇敬,在大巴山劳作,有着比苦行僧更执着的信念,比热恋中的情侣更滚烫的心,陶醉在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中,幻想着自己能脱胎换骨,早日披上无产阶级成员那耀眼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