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回城悲喜劇

字體:16+-

萬源 鄒克純

作者簡介

鄒克純,男,散文作家,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重慶分會理事。一九六五年於重慶第四十二中學初中畢業,同年九月下鄉到萬源草壩區革壩公社星火茶場。“文革”後就讀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係。大學畢業後當過中學教師、技校校長,現任重慶新視力影視傳媒公司藝術總監。發表過數十篇散文、詩歌、報告文學。

那場曾經席卷千家萬戶的青少年上山下鄉運動,轉眼過去近四十年了。現在來回想那段曆史,許多人都能對個中因由說上個一二三,但在當年,我卻是懵懵懂懂下的鄉,恍兮惚兮回的城。

一九六五年,我在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念完了初中。

那年辰,充斥耳鼓的都是貫徹“階級路線”的聲音。對於“階級路線”這玩意兒我當時也不甚了了,隻是模模糊糊地認識到,我的父母、祖父母都有曆史問題,我“家庭成分不好”,屬於“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正是這個“階級路線”讓我這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早早地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轉而跨入“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行列,盡管當年在學校裏,我是一個十分出色搶眼的孩子。

當然,我下鄉也有負氣的因素,像我們這種“家庭成分不好”的人,讀高中的權利都沒有,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脫胎換骨”地改造,又能有什麽出路呢?

我迷迷糊糊地隨著下鄉知青隊伍到了大巴山的深山老林裏,被安置到萬源縣草壩區草壩公社星火茶場。我驚奇地發現,來到星火茶場的六十六名高、初中畢業生絕大多數跟我一樣,屬於後來“**”中所稱的“黑五類子女”“狗崽子”。下鄉使我第一次品嚐到人生失落的滋味;而七年後的回城,同樣讓我體味到失落。

草壩區知青的第一次招工大約是在一九七〇年底,鄧鵬、盧鏗等十名知青被招到萬福鐵廠當工人。萬福鐵廠在萬源縣境內一條山溝裏,距草壩公社也就一百多裏路。這十名知青的變化也就是農村戶口轉為了城鎮戶口,握鋤頭的勞動變成了握榔頭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