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永遠的痛

字體:16+-

萬源 蕭懋蓉

作者簡介

蕭懋蓉,女,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出生。一九六五年九月初中畢業於重慶第五十中學。同年,九月五日下鄉到四川達縣專區萬源縣草壩區草壩公社星火茶場。一九六八年插隊在草壩公社三大隊一隊。一九七一年調萬源縣文工團。一九七五年調萬源縣幼兒園。一九七九年調重慶光學儀器廠幼兒園任教。一九九二年做水質化驗員直到退休。

我原是達縣地區萬源縣草壩公社星火茶場的知青,後插隊在草壩公社三大隊一隊。剛下鄉時,我年齡不到十六歲,體重不足八十斤,是我們集體中的大兒童,因此同伴們都叫我“小朋友”“小崽兒”。我是一九六五年“自願”報名下鄉的,但是,在這“自願”的背後卻有許多的無奈與苦澀。

我的祖父,世居四川資中縣孟塘鄉,是當地小學校的校長,也在家族祠堂裏管一些族內事務,當然也有一些土地,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地主。他給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為蕭伯軒、蕭仲泉、蕭叔環,伯、仲、叔排定了他們之間的大小關係。我的大伯父蕭伯軒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中醫,因為他奉行“不能為良相治國,便為良醫濟世”。二伯父蕭仲泉當年在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工作。老三蕭叔環,便是我的父親。

據說,我的祖父頗有大家風範,頂討厭為富不仁,每逢夏天,他便在大路邊安上一口大瓦缸為過路的鄉民免費提供茶水。祖父出門,許多時候,身上的錢沒有了,穿在身上的衣褲鞋襪也沒有了,他去接濟了需要幫助的人。我的祖父急公好義,在錢財上麵向來是比較慷慨的。

解放後土地改革時,資中縣是四川省土改的試點地區。據某些資料介紹,當時批準殺人的權力被下放到了最基層的村一級政府。在那樣的背景下,我祖父的結局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隻是,祖父在臨死時,坦然地承認:“我得罪過一些族人,但是我沒有魚肉鄉民!對於通匪罪名,純屬是誣陷、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