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群落

我在大巴山的“再教育”

字體:16+-

萬源 林木

作者簡介

林木,男,一九六五年十月下鄉到四川省萬源縣草壩公社樂園茶場。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會》,四川大學教授,四川師範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數十次出席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學術活動。出版學術專著八部,發表學術論文及美術評論四百餘篇於國際國報紙雜誌(四百餘萬字)。

我曾接受過兩種教育:一是在國家正規中學的教育,一是毛澤東希望我們去農村接受的“再教育”。現在想起來,我在這兩種教育中都頗有收獲。

三十八年過去了,我至今還珍藏著一九六五年夏我的三份中考考卷。那是我的一個同學在“文革”武鬥中“占領”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時,在存放各考點考卷的庫房中找到轉給我的——數學九十八分,語文九十二分,政治九十分,三科平均九十三分。當年重慶最著名的市第三中學的錄取分數線則是平均八十三分。我落榜了。我也知道我必然落榜。

我曾是重慶第五十中學初六五級六班的學生,是全年級四百多學生中最拔尖的學生之一,又是“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我的各科成績名列全年級前茅,體育也相當好,母校五十年校慶時,隔了幾十年,當年的體育老師還能一口叫出我的名字。同時,我在初中一年級時就已經是校學生會的副主席,還兼任過班長及其他好些個職務。

初二時,我的班主任老師,一位善良的老太婆把我叫到一邊,眼眶裏晶瑩的淚花反映出她內心的矛盾與難過。她被迫向她這位特別喜歡的學生宣布上級的指示,因我的“出身成分”而取消我的幾乎一切職務(包括學生會副主席,僅保留地理科代表)。至今想來,我竟表現出一種出乎老師意料的冷靜,不僅沒有半點驚詫和沮喪,反而去安慰十分難過的老師。當年我十四歲,在“階級路線”的疾風驟雨中似乎已顯得較為成熟了。我早已知道我不可能進入高中,我不過是為了爭口氣,在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中,作自我滿足的無謂拚搏罷了。幾十年後,一位叫胡義均的老師才告訴我,在考試之前,我的檔案材料上就作了打入另冊的標記。